智能时代情报学学科建设与情报工作未来发展
苏新宁
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 210023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ra
Su Xinning
Key Laboratory of Data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Services in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摘要 针对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引发的变革,根据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对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新的要求,本文对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的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强调人工智能环境下情报工作基础建设要能将人工智能与情报工作无缝衔接;由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情报能力增强,需要重新定位情报工作重点;还提出了建设大情报体系的构想。最后,本文对人工智能环境下情报学学科构成与建设进行了论证,认为人工智能环境下建立情报学一级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发出建立情报学一级学科的倡议。
关键词 :
情报学 ,
学科建设 ,
情报体系 ,
大情报观 ,
国家安全与发展 ,
智能时代 ,
情报工作
收稿日期: 2024-12-25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学教育与发展研究”(20&ZD332)。
作者简介 : 苏新宁,男,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信息处理、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科学评价,情报学学科建设与发展,E-mail:xnsu@nju.edu.cn;
1 陈成鑫.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研究[J]. 情报杂志, 2022, 41(11): 78-81. 2 高金虎. 守正或创新: 中国情报学科发展路径的思考[J]. 科技情报研究, 2023, 5(1): 1-11. 3 杨国立. 国家战略背景下情报学发展探析[J]. 情报学报, 2022, 41(7): 762-773. 4 苏新宁, 杨国立. 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学教育体系建设[J]. 情报学进展, 2024, 15(00): 41-83. 5 王延飞, 陈美华, 赵柯然. 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7): 679-686. 6 杨建林, 苗蕾, 申姝婧, 等. 数智赋能科技情报服务能力现代化的动因与进路研究[J]. 科技情报研究, 2023, 5(4): 1-16. 7 林鑫, 曾建勋.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科技情报事业发展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4, 50(3): 17-29. 8 苏新宁. 大数据、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情报学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3(10): 224-228. 9 张海涛, 张春龙, 张鑫蕊, 等. 新文科背景下“情报学+”人才的时代意蕴[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2, 48(4): 67-78. 10 张佳南, 于洪, 王延飞, 等. 情报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变革[J].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4): 1-10. 11 刘义江, 陈成鑫, 袁立宁. 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一体化研究[J]. 情报杂志, 2024, 43(10): 66-73. 12 申华. 建议适时设立情报学一级学科[J]. 情报杂志, 2022, 41(4): 1-2. 13 申华. 军事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思考[J]. 情报杂志, 2023, 42(4): 1-5, 13. 14 周晓英, 陈燕方, 张璐. 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历程与发展规律研究[J]. 科技情报研究, 2019, 1(1): 13-28. 15 《中国情报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中国情报学百科全书[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191. 16 苏新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展望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未来[J]. 科技情报研究, 2019, 1(1): 1-12. 17 初景利, 黄水清. 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的解析与思考[J]. 图书情报工作, 2022, 66(14): 3-9. 18 马费成. 凝聚共识, 推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1): 4-8. 19 苏新宁. 传统知识组织方法的智能力[J].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1): 1-9. 20 苏新宁. 应急响应情报体系: 理论、技术与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 21 蒋勋, 苏新宁. AI赋能社会科学研究过程的变革[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3(6): 13-24.
[1]
李阳, 孙建军. 大模型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5, 44(2): 246-256.
[2]
李剑飞, 申姝婧, 杨建林. 拓展知识产权情报理论的动因与进路 [J]. 情报学报, 2024, 43(8): 889-898.
[3]
胡昊天, 邓三鸿, 孔玲, 闫晓慧, 杨文霞, 王东波, 沈思. 生成式情报学术语自动抽取与多维关联知识挖掘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4, 43(5): 588-600.
[4]
杜瑾, 熊回香, 向瀛泓. 基于学术网络的跨学科论文推荐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4, 43(5): 516-527.
[5]
李品. 统筹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的情报体系框架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4, 43(3): 357-368.
[6]
陈峰. 合规情报的基本问题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4, 43(2): 230-236.
[7]
申姝婧, 杨建林, 刘明月. 情境化分析视角下的情报素养演化过程概念模型构建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4, 43(2): 127-139.
[8]
谢黎, 陈云伟, 陆颖, 夏冬. 在学科发展转型期看情报学核心竞争力建设 [J]. 情报学报, 2023, 42(9): 1114-1124.
[9]
李品, 杨国立. 中国情报学的研究范式:现状与展望 [J]. 情报学报, 2023, 42(8): 980-995.
[10]
梁继文, 王伟, 杨建林. 我国情报学学科教材资源建设情况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3, 42(2): 241-254.
[11]
王秉, 徐方廷. 多学科交叉视角下国家安全情报体系构建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3, 42(12): 1448-1457.
[12]
刘明月, 杨建林. 以科技情报工作宗旨为导向的科技情报工作模型重构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3, 42(1): 113-126.
[13]
王伟, 曹思源, 梁继文, 杨建林. 我国情报学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2, 41(8): 872-883.
[14]
杨国立. 国家战略背景下情报学发展探析 [J]. 情报学报, 2022, 41(7): 762-773.
[15]
宋艳辉, 朱李, 舒非, 邱均平. 中美图情学博士学位论文主题跨学科发展比较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2, 41(5): 53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