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哲学基础的再认识
杨建林1,2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2.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
Rethinking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Yang Jianlin1,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2.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Data Engineering & Knowledge Servic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摘要 寻找情报学的哲学基础是情报学发展过程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合适的哲学理论,可以真正揭示出信息的本质以及数据、知识、智能、智慧等相关概念的本质,进而为解释情报与情报过程的本质提供合适的工具,进而可以明确情报学特定的研究领域与特定的研究问题。通过对中国情报学界对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的分析以及相关哲学思想的研读与吸收,本文重新论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计算等概念的本质,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信息与计算的关系,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情报等概念之间的递进或包含关系。本文在分析情报过程以及情报过程中的信息交互的基础之上,明确指出情报学特有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研究表明,信息哲学基本可以胜任情报学哲学基础这一角色,但是其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哲学视角可以发现,情报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具有正当性,它具有自身特有的研究领域与研究问题;情报学已经发展出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
情报学 ,
哲学基础 ,
信息本质 ,
情报过程
收稿日期: 2019-02-21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国家发展与安全决策的情报服务创新研究”(18ATQ003)。
作者简介 : 杨建林,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学术评价,E-mail:yangjl@nju.edu.cn。
1 靖继鹏, 马费成, 张向先. 情报科学理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2 BrookesB C. The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Part I. Philosophical aspect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80, 2(3-4): 125-133. 3 李亚琴, 钱厚斌, 杨月全. 我国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进展[J]. 现代情报, 2012, 32(4): 34-38. 4 周林东. 科学哲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5 张新华. 情报学理论流派研究纲要[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6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金吾伦, 胡新和,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7 梁战平. 情报学若干问题辨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26(3): 193-198. 8 王芳. 情报学的范式变迁及元理论研究[J]. 情报学报, 2007, 26(5): 764-773. 9 伊姆雷·拉卡托斯.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 兰征,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10 靖继鹏, 李勇先. 试构造以用户为核心的情报学理论体系[J]. 情报业务研究, 1991(4): 193-198. 11 达德利·夏佩尔. 理由与求知: 科学哲学研究文集[M]. 褚平, 周文彰,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12 FloridiL. What is the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J]. Metaphilosophy, 2002, 33(1-2): 123-145. 13 刘钢. 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19(1): 45-49, 74. 14 张福学. 信息哲学论要[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26(2): 123-125. 15 陈忆金. 现代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信息哲学[J]. 图书情报工作, 2005, 49(8): 55-58, 62. 16 王振嵩. 关于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性质和统一性关系——记邬焜与佩德罗的对话[J]. 情报杂志, 2018, 37(1): 114-121. 17 刘植惠. 试论情报学的哲学基础[J]. 情报学报, 1989, 8(3): 161-167. 18 秦铁辉. 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与情报学的哲学基础[J]. 情报学报, 1991, 10(2): 136-143. 19 朱奎华. “三个世界”与“矛盾说”——对情报学哲学基础的探讨[J]. 现代情报, 1995, 15(4): 1-3. 20 马费成. 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J]. 情报学报, 2007, 26(1): 3-13. 21 王知津. 情报学理论的哲学研究进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53(22): 5-11. 22 ZinsC. Conceptual approaches for defining data,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58(4): 479-493. 23 张贵红. 论数据的本质及其与信息的关系[J]. 哲学分析, 2018, 9(2): 119-132, 198-199. 24 Morán-ReyesA A. Contribution to 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al-attributive approach[J]. Library Trends, 2015, 63(3): 574-590. 25 Hj?rlandB. Information: Objective or subjective/situational?[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58(10): 1448-1456. 26 MingersJ, StandingC. What is information? Toward a theory of information as objective and veridical[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8, 33(2): 85-104. 27 钟义信. 从信息科学视角看《信息哲学》[J]. 哲学分析, 2015, 6(1): 17-31, 197. 28 FloridiL. Informatio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1, 23. 29 邬焜, 李琦. 哲学信息论导论[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30 杨建林. 信息技术导论[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1 邬焜, 夏群友. 再论自在信息[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 29(2): 8-12. 32 张承伟, 刘凡儒, 郝绪彤. 论知识的本质和知识创造[J]. 情报学报, 2016, 35(4): 369-379. 33 HoffmeyerJ. Biosemiotics: An examination into the signs of life and the life of sign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8. 34 周理乾, 索伦·布赫尔. 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哲学?——评邬焜教授的信息哲学体系[J]. 哲学分析, 2015, 6(1): 4-16, 197. 35 A.E.泰勒. 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M]. 谢随知, 等译.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36 柴生秦. 什么是知识?——盖梯尔反例评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25(4): 26-30. 37 舍勒. 舍勒选集[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9. 38 安蓉. 基于知识转移理论的跨文化科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0): 114-116. 39 RyleG. The concept of mind[M]. London: Routledge, 2009. 40 王建安, 叶德营. 知识分类与知识表征——评赖尔的知识分类和围绕它的争论[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0, 32(4): 13-18, 126. 41 SternbergR J. 认知心理学[M]. 第三版. 杨炳钧, 陈燕, 邹枝玲, 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42 SquireL R. Memory systems of the brain: A brief history and current perspective[J].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2004, 82(3): 171-177. 43 昌家立. 试论知识的本质[J]. 青海社会科学, 1995(4): 50-55. 44 迈克尔·波兰尼. 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 许泽民, 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45 钟义信. 高等人工智能原理——观念·方法·模型·理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46 徐才, 郭凤海. 物质、能量和信息与人类智能的起源和本质[J].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2, 8(12): 22-26. 47 卢风. 知识与智慧: 现代文明中的二律背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3): 12-17. 48 左亚文, 王颂. 再论智慧与知识[J]. 湖北社会科学, 2014(2): 84-86. 49 DebonsA, HorneE, CronenwethS. Information science: An integrated view[M]. GK Hall, 1988. 50 AckoffR L. From data to wisdom[J].Journal of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1989, 16(1): 3-9. 51 LiewA. DIKIW: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intelligence, wisdom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J]. Business Management Dynamics, 2013, 2(10): 49-62. 52 钱学森. 关于思维科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426-444. 53 孟荫龙. 维护情报学科地位加快情报学科建设[J].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6, 19(4): 1-3. 54 杨建林, 李品. 基于情报过程视角辨析情报分析与数据分析的关系[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3): 1-6. 55 D.马尔. 视觉计算理论[M]. 姚国正, 刘磊, 汪云久, 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56 AdlemanL. Molecular computation of solutions to combinatorial problems[J]. Science, 1994, 266(5187): 1021-1024. 57 computationHuman-based[EB/OL]. [2018-12-0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man-based_computation. 58 张洪艳. 俄罗斯情报学研究中的情报过程观[J]. 情报科学, 2012, 30(8): 1134-1138. 59 彭知辉. 情报流程研究: 述评与反思[J]. 情报学报, 2016, 35(10): 1110-1120. 60 BawdenD, RobinsonL. Curating the infosphere: Luciano Floridi s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as the found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18, 74: 2-17.
[1]
李树青, 冯昊, 丁晓蔚, 胡桓, 张玉, 梅子石. 学科发展相关性视角下我国情报学发展特点与定位 [J]. 情报学报, 2021, 40(9): 1004-1014.
[2]
李博闻, 章成志. 大情报观重述:方法演进视角下的成因探析 [J]. 情报学报, 2021, 40(8): 791-805.
[3]
王延飞, 陈美华, 赵柯然. 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7): 679-686.
[4]
马费成, 李志元. 中国当代情报学的起源及发展 [J]. 情报学报, 2021, 40(5): 547-554.
[5]
池毛毛, 杜运周, 王伟军.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图书情报学实证研究的新道路 [J]. 情报学报, 2021, 40(4): 424-434.
[6]
丁波涛. 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报学发展与创新——基于情报交流理论的视角 [J]. 情报学报, 2021, 40(3): 321-332.
[7]
丁晓蔚. 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情报学:学科状况、学科内涵和研究方向 [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76-1194.
[8]
杨国立.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1, 40(1): 30-42.
[9]
王昊, 邓三鸿, 苏新宁, 官琴.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报学理论及方法术语识别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8): 817-828.
[10]
曹文振, 赖纪瑶, 王延飞. 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发展走向之辨——对本体论、感知论、方法论、服务论的再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0, 39(5): 557-564.
[11]
周文博. 活动理论及其在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J]. 情报学报, 2020, 39(3): 274-283.
[12]
杨建林. 关于重构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的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0, 39(2): 125-134.
[13]
丁晓蔚, 苏新宁. 金融情报学:情报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J]. 情报学报, 2020, 39(2): 158-170.
[14]
刘浏, 王东波, 沈思, 谢靖, 陈昱成.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64-1271.
[15]
谢靖, 王东波, 刘浏, 沈思. 当前我国情报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7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