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情报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谢靖1 , 王东波2 , 刘浏2 , 沈思3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2.南京农业大学信息 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 3.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4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ce Studies Teach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Xie Jing1 , Wang Dongbo2 , Liu Liu2 , Shen Si3
1.School of Health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2.Colle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3.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摘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方法梳理了我国情报学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运用网络调查方法对当前我国情报学教育机构分布、招生、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方位考察。从当前的情报学教育布局来看,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以国家情报工作为需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建设道路,为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大数据时代的情报学教育工作,提出情报学教育仍应以国家和社会情报工作需要为导向,将Intelligence作为立足点,为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智能化决策的人才储备。
关键词 :
情报学 ,
教育现状 ,
人才培养
收稿日期: 2020-05-11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专项“新时代中国特色图情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9VXK09)。
作者简介 : 谢靖,男,1981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报分析与评价、情报学学科建设,E-mail:bmy_xj@163.com;王东波,男,198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挖掘、信息计量;刘浏,男,1989年生,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信息计量;沈思,女,1983年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信息检;
引用本文:
谢靖, 王东波, 刘浏, 沈思. 当前我国情报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72-1282.
Xie Jing, Wang Dongbo, Liu Liu, Shen Si.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ce Studies Teach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72-1282.
链接本文:
https://qbxb.istic.ac.cn/CN/10.3772/j.issn.1000-0135.2020.12.004 或 https://qbxb.istic.ac.cn/CN/Y2020/V39/I12/1272
1 卢胜军, 赵需要, 栗琳. 钱学森科技情报理论体系及其意义[J]. 情报科学, 2012, 30(9): 1418-1423, 1435. 2 严怡民. 论我国情报学教育[J]. 情报学报, 1983, 2(3): 219-225. 3 邱均平, 余以胜. 我国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 情报学报, 2007, 26(1): 35-41. 4 包昌火. 对我国情报学研究中三个重要问题的反思[J]. 图书情报知识, 2012(2): 4-6. 5 沈固朝. 为情报学研究注入Intelligence的理论与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 2005, 49(9): 8. 6 李维, 王灼志. 我国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2018(15): 9-17. 7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 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南京共识[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11): 145-146. 8 王知津, 孙立立. 我国情报学博士研究生教育走势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 2006(1): 96-98. 9 王知津, 严贝妮, 徐芳, 等. 我国情报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 2009(5): 72-78. 10 苏新宁. 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J]. 情报资料工作, 2015, 36(1): 5. 11 董克, 邱均平.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J]. 情报学报, 2017, 36(9): 886-893. 12 刘如, 吴晨生, 李梦辉. 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工作的机遇与变革[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 38(6): 35-39. 13 包昌火. 让中国情报学回归本来面目[J]. 情报杂志, 2011, 30(7): 1. 14 任国军. 美国情报智库分析——以“情报与国家安全联盟”为例[J]. 情报杂志, 2019, 38(8): 15-21. 15 杨建林, 苗蕾. 情报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J]. 科技情报研究, 2019, 1(1): 29-50. 16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回归[J]. 情报学报, 2017, 36(4): 331-337. 17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学科崛起之思考[J]. 情报学报, 2018, 37(5): 451-459. 18 王知津, 李彤, 严贝妮, 等. 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比较研究: 硕士研究方向实例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 2009(4): 99-104. 19 高金虎. 作为一门学科的国家安全情报学[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1): 1-9. 20 包昌火, 马德辉, 李艳, 等. 我国国家情报工作的挑战、机遇和应对[J]. 情报杂志, 2016, 35(10): 1-6, 17. 21 闫志开, 王延飞. 新《国家安全法》背景下的中国情报学[J]. 情报杂志, 2016, 35(7): 1-6. 22 王知津.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变”与“不变”[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7): 1-10.
[1]
李树青, 冯昊, 丁晓蔚, 胡桓, 张玉, 梅子石. 学科发展相关性视角下我国情报学发展特点与定位 [J]. 情报学报, 2021, 40(9): 1004-1014.
[2]
李博闻, 章成志. 大情报观重述:方法演进视角下的成因探析 [J]. 情报学报, 2021, 40(8): 791-805.
[3]
王延飞, 陈美华, 赵柯然. 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7): 679-686.
[4]
马费成, 李志元. 中国当代情报学的起源及发展 [J]. 情报学报, 2021, 40(5): 547-554.
[5]
池毛毛, 杜运周, 王伟军.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图书情报学实证研究的新道路 [J]. 情报学报, 2021, 40(4): 424-434.
[6]
丁波涛. 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报学发展与创新——基于情报交流理论的视角 [J]. 情报学报, 2021, 40(3): 321-332.
[7]
丁晓蔚. 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情报学:学科状况、学科内涵和研究方向 [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76-1194.
[8]
杨国立.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1, 40(1): 30-42.
[9]
王昊, 邓三鸿, 苏新宁, 官琴.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报学理论及方法术语识别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8): 817-828.
[10]
曹文振, 赖纪瑶, 王延飞. 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发展走向之辨——对本体论、感知论、方法论、服务论的再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0, 39(5): 557-564.
[11]
周文博. 活动理论及其在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J]. 情报学报, 2020, 39(3): 274-283.
[12]
杨建林. 情报学哲学基础的再认识 [J]. 情报学报, 2020, 39(3): 317-329.
[13]
杨建林. 关于重构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的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0, 39(2): 125-134.
[14]
丁晓蔚, 苏新宁. 金融情报学:情报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J]. 情报学报, 2020, 39(2): 158-170.
[15]
刘浏, 王东波, 沈思, 谢靖, 陈昱成.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64-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