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情报观重述:方法演进视角下的成因探析
李博闻, 章成志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南京 210094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asons for the Return of “Macroscopic Intelligence Idea ”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Li Bowen, Zhang Chengzh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摘要 本研究透过近年来“大情报观”回归与重塑的表象,以科学研究的基石-研究方法为原点,21世纪以来(2000—2019)我国情报学领域方法演进为主线,方法实践的群体记忆为切口,揭示这场“重述”的社会历史成因。第一,本研究分疏学史两次“大情报观”,并提出研究问题;第二,获取《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于2000—2019年所刊登的全部学术文献,设计编码方法、构建研究方法编码表与编码手册,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上述4612篇学术文献进行编码,并检验编码的一致性;第三,探讨21世纪以来我国情报学领域重要方法的演进;第四,透过研究方法演进,论述学界群体方法素养、方法记忆的构建;第五,阐述“重述”的社会历史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大情报观”的重提,既非周期性的历史轮回,也非先锋学者们一时审时度势的言说,而是情报界学人不断流动与建构的群体意识在剧烈变化环境下的自然觉醒,是情报学人寻找学科发展进路的积极探索。由于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历史上交叉、关联甚至趋同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数据获取中,未能厘清两者边界是本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
研究方法 ,
方法论 ,
情报学 ,
研究方法演进 ,
大情报观
收稿日期: 2021-01-15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学教育与发展研究”(20&ZD332);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基于学术论文全文的情报学研究方法体系自动构建研究”(KYCX19_0219)。
作者简介 : 李博闻,男,1983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情报学研究方法、情报学理论;章成志,男,197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包括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及自然语言处理,E-mail:zhangcz@njust.edu.c;
1 秦季章. 论情报学研究观念的变革[J]. 情报科学, 1994 ,12(1): 1-5, 79. 2 吴笃卿. 大情报观及其对情报事业的指导意义[J]. 情报学刊, 1992(5): 321-326, 377. 3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回归[J]. 情报学报, 2017, 36(4): 331-337. 4 周京艳, 刘如, 赵芳, 等. 新时代大情报观的重塑[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8): 9-12, 5. 5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学科崛起之思考[J]. 情报学报, 2018, 37(5): 451-459. 6 周京艳, 张惠娜, 黄裕荣, 等. 新时代大情报观下情报工作的突破[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8): 6-8. 7 王晖, 宓文湛. 科学研究方法论[M]. 2版.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3. 8 周晓英. 情报学方法及其对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影响[J]. 情报学报, 1987, 6(6): 451-457. 9 白崇远. 1984~1994年《图书情报工作》论文研究方法统计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1996, 40(4): 17-20. 10 孙鸿飞, 侯伟, 周兰萍, 等. 近五年我国情报学研究方法应用的统计分析[J]. 情报科学, 2014, 32(4): 77-84. 11 华薇娜. 我国80年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状况的定量分析[J]. 情报学报, 1995, 14(3): 218-226. 12 王芳, 王向女. 我国情报学研究方法的计量分析: 以1999~2008年《情报学报》为例[J]. 情报学报, 2010, 29(4): 652-662. 13 张源. 我国情报学研究方法应用现状调查[D]. 保定: 河北大学, 2011. 14 陈传夫, 马浩琴. 图书情报学现实研究中科学方法应用的调查分析——以2010年的期刊论文为样本[J]. 图书馆论坛, 2011, 31(6): 32-37, 67. 15 张力, 唐健辉, 刘永涛, 等. 中外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量化比较[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2): 21-27. 16 王芳, 祝娜, 翟羽佳. 我国情报学研究中混合方法的应用及其领域分布分析[J]. 情报学报, 2017, 36(11): 1119-1129. 17 赵忠伟, 黄永, 程齐凯, 等.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近十年科研论文研究方法的演化分析——以《情报学报》和《中国图书馆学报》为例[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7, 7(3): 106-113. 18 刘思洋. 情报学研究方法、工具的多样性及其评价——以《情报学报》为例[J]. 情报探索, 2018(9): 130-134. 19 司莉, 陈金铭, 马天怡, 等. 近五年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应用与演化的实证研究——基于5种期刊的统计分析[J]. 图书馆, 2019(6): 15-21, 42. 20 王玉波, 刘霞, 袁红.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与分析(1990~1997)[J]. 情报资料工作, 1999(2): 7-10. 21 金梅.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15): 81-85. 22 杨志刚. 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 21(3): 82-88. 23 江乃武. 更好地运用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水平——期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调研[J].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8, 16(6): 21-24. 24 肖连杰, 孟涛, 王伟, 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报分析方法识别研究——以安全情报领域为例[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9, 3(10): 20-28. 25 章成志, 张颖怡. 基于学术论文全文的研究方法实体自动识别研究[J]. 情报学报, 2020, 39(6): 589-600. 26 王昊, 邓三鸿, 苏新宁, 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报学理论及方法术语识别研究[J]. 情报学报, 2020, 39(8): 817-828. 27 章成志, 李卓, 储荷婷. 基于全文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方法自动分类研究[J]. 情报学报, 2020, 39(8): 852-862. 28 李博闻, 章成志. 我国情报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研究的转向突破[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6): 37-43. 29 陈思玲. 思维方法与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1995(6): 56-57. 30 牛静. 扎根理论及其在新闻传播学的运用[J]. 东南传播, 2010(4): 14-16. 31 邱璇. 系统综述——一种更科学和客观的综述方法[J]. 图书情报知识, 2010(1): 15-19. 32 张积玉.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几个问题[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1): 71-81. 33 叶鹰. 图书情报学中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哲学基础及双重整合原理探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 43(2): 4-12. 34 刘念, 赵岩, 幸娅. 中国情报理论30年回顾[J]. 情报资料工作, 2009(5): 9-13. 35 李静. 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研究对象的深化和扩展[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2, 25(3): 168-169. 36 梁春华, 孙明霞, 邹志鹏, 等. 基于采样统计内容分析的情报定义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 39(10): 21-24, 35. 37 邓小昭. 简论情报学准实验研究方法[J]. 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6, 19(1): 23-25. 38 祝朝安, 王树斌, 徐贵水, 等.论情报学的泛化、虚化与异化[J]. 情报资料工作, 2005(1): 7-9. 39 高杨堰, 谢励. 实证研究——现实的科学化映射[J]. 图书情报知识, 2010(1): 41-45. 40 刘大椿. 论科学精神[J/OL]. 求是, 2019(9). (2019-05-01) [2020-10-14].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5/01/c_1124440789. htm. 41 王炼, 武夷山. 方法移植对科学计量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06, 24(4): 503-507. 42 叶继元.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刍议[J]. 学术界, 2009(2): 61-71. 43 苏新宁, 杨国立. 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研究进展[J]. 情报学进展, 2020(1): 1-38. 44 丛敬军. 关于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 情报科学, 2001, 19(9): 897-900. 45 包昌火, 金学慧, 张婧, 等. 论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的构建[J]. 情报杂志, 2018, 37(10): 1-11, 41. 46 李亚波. 情报学独立学科地位辨析[J]. 情报科学, 2008, 26(9): 1297-1300, 1379. 47 杨文登, 叶浩生. 社会科学的三次“科学化”浪潮: 从实证研究、社会技术到循证实践[J]. 社会科学, 2012(8): 107-116. 48 王子舟, 刘君, 周亚. 方法根植于精神与素养——图书馆学研究方法问题三人谈[J]. 图书馆, 2014(4): 1-7. 49 李德升. 情报学特殊研究方法对学科建设的意义[J]. 图书情报论坛, 2000(2): 10-12. 50 潘幼乔, 邓小昭, 刘丽. 关于情报学专门研究方法的思考[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 50(6): 55-57, 65. 51 黄晓斌, 钟辉新. 大数据时代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创新与发展[J]. 图书与情报, 2012(6): 9-14. 52 李广建, 杨林. 大数据视角下的情报研究与情报研究技术[J]. 图书与情报, 2012(6): 1-8. 53 彭知辉. 大数据: 让情报主导警务成为现实[J]. 情报杂志, 2015, 34(5): 1-6, 16.
[1]
赵志耘, 曾文, 王忠军, 于伟. 需求导向的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方法探索与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2, 41(1): 1-9.
[2]
李树青, 冯昊, 丁晓蔚, 胡桓, 张玉, 梅子石. 学科发展相关性视角下我国情报学发展特点与定位 [J]. 情报学报, 2021, 40(9): 1004-1014.
[3]
王延飞, 陈美华, 赵柯然. 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7): 679-686.
[4]
马费成, 李志元. 中国当代情报学的起源及发展 [J]. 情报学报, 2021, 40(5): 547-554.
[5]
池毛毛, 杜运周, 王伟军.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图书情报学实证研究的新道路 [J]. 情报学报, 2021, 40(4): 424-434.
[6]
丁波涛. 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报学发展与创新——基于情报交流理论的视角 [J]. 情报学报, 2021, 40(3): 321-332.
[7]
丁晓蔚. 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情报学:学科状况、学科内涵和研究方向 [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76-1194.
[8]
杨国立.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1, 40(1): 30-42.
[9]
王昊, 邓三鸿, 苏新宁, 官琴.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报学理论及方法术语识别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8): 817-828.
[10]
章成志, 李卓, 储荷婷. 基于全文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方法自动分类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8): 852-862.
[11]
章成志, 张颖怡. 基于学术论文全文的研究方法实体自动识别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6): 589-600.
[12]
张颖怡, 章成志. 基于学术论文全文的研究方法句自动抽取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6): 640-650.
[13]
曹文振, 赖纪瑶, 王延飞. 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发展走向之辨——对本体论、感知论、方法论、服务论的再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0, 39(5): 557-564.
[14]
周文博. 活动理论及其在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J]. 情报学报, 2020, 39(3): 274-283.
[15]
杨建林. 情报学哲学基础的再认识 [J]. 情报学报, 2020, 39(3): 31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