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情报技术:内涵、边界与体系
姚长青1 , 程齐凯2,3 , 王莉军1 , 刘家伟2,3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3.武汉大学智能与创新治理研究所,武汉 430072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notations, Boundaries, and Frameworks
Yao Changqing1 , Cheng Qikai2,3 , Wang Lijun1 , Liu Jiawei2,3
1.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3.Institute of Intelligence and Innovation Governa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摘要 情报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深刻转型。从早期的智能检索到当前的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情报理解,情报技术已逐步从“智能+情报”和“智能for情报”等演化为“智能即情报”和“情报即智能”的新模式。本文详细探讨了智能情报技术的概念、技术边界及其体系建构,提出了面向数智时代的智能情报技术体系架构,涵盖了全源科技情报协同感知与融合技术、智能情报认知理解技术、智能情报监测预警技术、竞争情报智能分析技术和科技情报驱动的智能循证决策技术。该体系全面覆盖情报工作的各个流程,旨在通过体系建构助力提升情报工作和情报研究的智能化水平,服务科技情报事业的智能化转型,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文不仅对智能情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径和实施框架。
关键词 :
智能情报技术 ,
技术体系 ,
人工智能 ,
情报技术
收稿日期: 2024-11-25
基金资助: 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高可靠科技文献智能引擎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2023ZD0121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智赋能的科技信息资源与知识管理理论变革”(72234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42023kf0220)。
作者简介 : 姚长青,男,1974年生,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新决策、科学计量等,E-mail:yaocq@istic.ac.cn;程齐凯,男,1989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本挖掘、智能情报;王莉军,女,1978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大数据挖掘;刘家伟,男,1994年生,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信息安全;
引用本文:
姚长青, 程齐凯, 王莉军, 刘家伟. 智能情报技术:内涵、边界与体系[J]. 情报学报, 2025, 44(1): 1-9.
Yao Changqing, Cheng Qikai, Wang Lijun, Liu Jiawei.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notations, Boundaries, and Frameworks. 情报学报, 2025, 44(1): 1-9.
链接本文:
https://qbxb.istic.ac.cn/CN/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1 或 https://qbxb.istic.ac.cn/CN/Y2025/V44/I1/1
1 陆伟, 马永强, 刘家伟, 等. 数智赋能的科研创新——基于数智技术的创新辅助框架探析[J]. 情报学报, 2023, 42(9): 1009-1017. 2 陆伟, 刘家伟, 马永强, 等. 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J].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2): 6-9, 70. 3 钱学敏. 钱学森关于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的理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4(4): 51-57. 4 曾民族. 中国九十年代情报技术的展望[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0(1): 2-4, 11. 5 严怡民. 情报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情报学报, 1994, 13(1): 6-12. 6 陆伟, 刘寅鹏, 石湘, 等. 大模型驱动的学术文本挖掘——推理端指令策略构建及能力评测[J]. 情报学报, 2024, 43(8): 946-959. 7 赵纯厚. 情报科学与情报技术的发展[J]. 情报学报, 1989, 8(5): 393-400, 392. 8 CroftW·Bruce. 智能情报检索的探讨[J]. 贾同兴, 译.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1(4): 53-56. 9 邓珞华. 我国图书情报界的人工智能研究[J]. 情报学报, 1989, 8(3): 226-231. 10 李贺, 王平, 毕强.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分析[J]. 情报学报, 2000, 19(5): 442-450. 11 Tang J, Zhang J, Yao L M, et al. ArnetMiner: extraction and mining of academic social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New York: ACM Press, 2008: 990-998. 12 李国杰. 智能化科研(AI4R): 第五科研范式[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1): 1-9. 13 Jumper J, Evans R, Pritzel A, et al. Highly accurate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with AlphaFold[J]. Nature, 2021, 596(7873): 583-589. 14 Simon H A. 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an information-rich world[M]//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1971: 37-72. 15 马费成, 宋恩梅, 张勤. 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319-364. 16 王飞跃. 情报5.0: 平行时代的平行情报体系[J]. 情报学报, 2015, 34(6): 563-574. 17 陈云霁, 郭崎. AI for Technology: 技术智能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实践与未来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1): 34-40. 18 赵志耘. 论复杂信息环境下的科技情报卓智赋能[J]. 情报学报, 2022, 41(12): 1229-1237. 19 赵志耘, 曾文. 复杂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理论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 情报学报, 2022, 41(6): 549-557. 20 唐星龙, 张昱, 曾文. 复杂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技术基础的体系建设研究[J]. 情报学报, 2024, 43(7): 761-772. 责任编辑 王海燕)
[1]
李阳, 孙建军. 大模型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5, 44(2): 246-256.
[2]
叶继元. 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与信息、数据、知识等概念逻辑关系探讨 [J]. 情报学报, 2025, 44(1): 93-102.
[3]
冉从敬, 田文芳. 融合SVM-LDA 与加权相似度的潜在新兴技术识别研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4, 43(5): 563-574.
[4]
王曰芬, 周玜宇, 岑咏华. 长三角地区AI 领域城市协同创新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4, 43(4): 377-390.
[5]
宋凯, 陈悦. 技术主题动态演化分析的一种新方法:DPL-BMM 模型 [J]. 情报学报, 2024, 43(1): 25-33.
[6]
陆伟, 马永强, 刘家伟, 杨金庆, 程齐凯. 数智赋能的科研创新——基于数智技术的创新辅助框架探析 [J]. 情报学报, 2023, 42(9): 1009-1017.
[7]
连芷萱, 王芳, 康佳, 袁畅. 基于图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的技术预测模型 [J]. 情报学报, 2023, 42(4): 420-435.
[8]
王晰巍, 乌吉斯古楞, 刘宇桐, 罗然. 面向智能推荐的AI 人机交互:研究热点及未来机会 [J]. 情报学报, 2023, 42(4): 495-509.
[9]
唐旭丽, 李信. 科研团队多样性对学术颠覆性创新的影响研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3, 42(1): 43-58.
[10]
杨洁, 王曰芬, 陈必坤, 恢光平. 基金项目学部分部的交叉网络分析——以美国NSF 数据中AI 领域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2, 41(9): 945-955.
[11]
范丽鹏, 王曰芬, 岑咏华, 杨洁. 基金项目计划学部交叉及对前沿分布的影响研究—— 以美国NSF 数据中AI 领域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2, 41(9): 956-966.
[12]
靳嘉林, 王曰芬, 巴志超, 岑咏华. 基金项目研究的主题挖掘与动态演化分析——以美国NSF 数据中AI 领域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2, 41(9): 967-979.
[13]
丁晓蔚. 互联网金融全面风险情报体系构建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2, 41(12): 1280-1293.
[14]
陈育新, 卢俊, 韩毅. 基于专利文献的颠覆性技术识别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2, 41(11): 1124-1133.
[15]
许鑫, 叶丁菱. 数智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发展透视 [J]. 情报学报, 2022, 41(10): 110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