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感知: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实现
王丹1 , 刘富康1 , 陆伟1,2
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2.武汉大学信息检索与知识挖掘研究所,武汉 430072
Cross-Social-Media Public Opinion Risk Percep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Wang Dan1 , Liu Fukang1 , Lu Wei1,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2.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Knowledge Mining Laborator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摘要 社交媒体间的摇摆和迁徙使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复杂多样,提高舆情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加速了舆情风险的生成和演化,及时捕捉和预测网络舆情风险对维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目前,舆情风险的感知对象主要侧重于单一社交媒体,对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感知的理论框架构建及实现仍然存在拓展空间。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的传播特征,系统构建了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感知框架,具体包括三个阶段:单一媒体异常舆情识别、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研判以及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预测。通过构建不同阶段指标体系及数据关联挖掘,实现了跨社交媒体风险舆情的识别、研判与预测。不仅能够拓宽舆情风险感知的研究视角、丰富舆情风险理论体系,而且能够强化社交媒体赋能舆情风险治理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舆情风险防控水平。
关键词 :
社交媒体 ,
舆情风险 ,
风险感知 ,
跨社交媒体
收稿日期: 2023-09-05
作者简介 : 王丹,女,1990年生,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舆情传播、AI治理,E-mail:wangdaninfo@whu.edu.cn;刘富康,男,1999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和科学评价;陆伟,男,197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检索与可视化、数据智能与创新评价、AI人机协同等;
1 The changing world of digital in 2023[R/OL]. (2023-01-26) [2023-07-15]. https://wearesocial.com/uk/blog/2023/01/the-changing-world-of-digital-in-2023/. 2 Gershon I. Breaking up is hard to do: media switching and media ideologies[J]. 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2010, 20(2): 389-405. 3 Madianou M. Smartphones as polymedia[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14, 19(3): 667-680. 4 Kim M, Newth D, Christen P. Modeling dynamics of diffusion across heterogeneous social networks: news diffusion in social media[J]. Entropy, 2013, 15(10): 4215-4242. 5 Yan M, Deng Z Y, Sang J T, et al. User-oriented social analysis across social media sites[C]//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Heidelberg: Springer, 2013: 482-490. 6 Wang Z B, Zhou C Y, Sun J W, et al.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on user identity resolution across multi-social media[C]// Proceedings of the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Piscataway: IEEE, 2015: 358-361. 7 付博, 刘挺. 基于跨社交媒体检索的微博消费对象识别[J].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5, 9(10): 1247-1255. 8 熊回香, 杨滋荣, 蒋武轩. 跨媒体知识图谱构建中多模态数据语义相关性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2): 13-18, 24. 9 安宁, 安璐. 跨平台网络舆情知识图谱构建及对比分析[J]. 情报科学, 2022, 40(3): 159-165. 10 王益成, 张梅, 李会. 跨平台用户信息过滤气泡强度比较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23, 44(3): 88-97. 11 成全, 刘彬彬. 用户跨平台学术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注意力控制与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J]. 情报科学, 2022, 40(2): 82-90. 12 阮光册, 夏磊, 周萌葳. 跨媒体智能视角下的知识服务探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7): 79-85. 13 黄星, 刘樑.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J]. 情报科学, 2018, 36(4): 3-9. 14 王治莹, 梁敬, 刘小弟. 突发事件情境中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 2018, 37(10): 161-166. 15 Kim K, Baek Y M, Kim N. Online news diffusion dynamics and public opinion form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controversy over judges’ personal opinion expression on SNS in Korea[J].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15, 52(2): 205-216. 16 王林平, 高宇.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演化规律及防控策略[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4): 96-107. 17 成俊会, 赵金楼. 基于信息风险感知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J]. 情报杂志, 2015, 34(1): 134-138. 18 陈培友, 侯甜甜. 基于ANP—灰色模糊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J]. 情报科学, 2019, 37(5): 115-120. 19 邹汶君, 兰月新, 夏一雪, 等.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涉华舆情风险感知与对策研究[J]. 情报科学, 2021, 39(11): 60-68, 75. 20 张玉亮. 基于UML方法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6(3): 1-10, 18. 21 黄敏. 政治的再媒介化: 政务微博的跨媒体传播初探[J]. 电子政务, 2017(9): 49-62. 22 Lee F L F. Contents and effects of newspaper coverage of talk radio in Hong Kong: a study of remediation through content adaptation[J].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2013, 16(2): 222-244. 23 黄丹俞. 跨媒体阅读: 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趋势[J]. 图书与情报, 2012(5): 26-30. 24 段峰峰, 陈淼. 多元与智能: 跨媒体网络舆情数据的分析与处理[J]. 传媒观察, 2020(1): 33-38. 25 亨利·詹金斯, 赵斌, 马璐瑶. 跨媒体, 到底是跨什么?[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7(5): 31-34. 26 Tandoc E C, Lou C, Min V L H. Platform-swinging in a poly-social-media context: how and why users navigate multiple social media platforms[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19, 24(1): 21-35. 27 刘雅姝, 张海涛, 徐海玲, 等. 多维特征融合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演化话题图谱研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8): 798-806. 28 王苗苗, 李运伦, 张蕴慧.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问卷分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14, 30(4): 137-138. 29 许艺凡, 马冠生. 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及评估[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 34(1): 62-66. 30 孟博, 刘茂, 李清水, 等. 风险感知理论模型及影响因子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10): 59-66. 31 Slovic P. The perception of risk[M]. London: Routledge, 2000. 32 张思龙, 王兰成, 娄国哲. 基于情报感知的网络舆情研判与预警系统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12): 149-155. 33 郭苏琳, 黄微, 李吉. 区块链技术在网络舆情风险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20, 64(9): 19-26. 34 兰月新, 张丽巍, 王华伟, 等. 面向风险监测的网络舆情异常感知与实证研究[J]. 现代情报, 2022, 42(3): 102-108. 35 李思思, 钟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武汉青年风险感知的“愤怒效应”——基于社交媒体使用的交互作用的考察[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2, 75(4): 74-86. 36 丁晓蔚. 网民情绪分析及相应舆情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大数据热点事件[J]. 当代传播, 2019(6): 51-54. 37 夏一雪. 基于舆情大数据的社会安全事件情报感知与应用研究[J]. 现代情报, 2019, 39(11): 121-127. 38 隋岩, 张丽萍. 从“蚂蚁效应” 看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双重效果[J]. 新闻记者, 2015(2): 72-77. 39 孙国强, 石文萍. 大学校园微信用户非理性集群行为生成路径研究——基于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 情报科学, 2017, 35(5): 150-156. 40 吴鹏, 王夏婷, 金贝贝. 基于BDI-Agent模型的网民集群行为建模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4): 136-144. 41 青平, 张莹, 涂铭, 等. 网络意见领袖动员方式对网络集群行为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产品伤害危机背景下的实验研究[J]. 管理世界, 2016(7): 109-120. 42 王树徽, 闫旭, 黄庆明. 跨媒体分析与推理技术研究综述[J]. 计算机科学, 2021, 48(3): 79-86. 43 王秉, 史志勇, 周佳胜. 安全情报视域下的安全态势感知与塑造模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1): 1-6. 44 张明杰, 肖奇荣, 朱烨行. 基于XGBoost模型的融合多特征微博信息传播预测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23(10): 4279-4285. 45 高烨, 李松, 郭海玲, 等. 基于LTTB-KSC算法的网络舆情事件热度高峰研究[J]. 情报杂志, 2023, 42(1): 198-207. 46 Yu N, Liu K, Ma K.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heat trend in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Markov chain[C]//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IEE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Engineering. Piscataway: IEEE, 2018: 218-222. 47 彭思琪, 周安民, 廖珊, 等. 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舆情演变预测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9(1): 109-116. 48 谭旭, 庄穆妮, 毛太田, 等. 基于LDA-ARMA混合模型的大规模网络舆情情感演化分析[J]. 情报杂志, 2020, 39(10): 121-129. 49 王亚民, 宁静, 马续补.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共政策舆情预测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1): 87-93. 50 戴元初. 二八定律与舆情危机管理的重心选择[J]. 青年记者, 2011(7): 63-64. 51 2018热词|舆论专题(下)[EB/OL]. (2018-11-14) [2023-07-15]. https://www.sohu.com/a/275535676_736480. 52 Castells M. Communication powe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7. 53 刘建明. 当代新闻学原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7. 54 李明德, 高如. 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研究——基于20个陕西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考察[J]. 情报杂志, 2015, 34(7): 141-147. 55 沈正赋.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建构与提升路径研究[J]. 中国编辑, 2018(11): 40-45. 56 冯锐, 李闻. 社交媒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3): 63-69. 57 郑丽勇, 郑丹妮, 赵纯. 媒介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新闻大学, 2010(1): 121-126. 58 郑丽勇. 媒介影响力乘法指数及其效度分析[J]. 当代传播, 2010(6): 20-23. 59 谢康, 姜国庆, 郭杭鑫, 等. 基于改进GM(1,n)的动态网络舆情预警模型[J]. 计算机应用, 2023, 43(1): 299-305. 60 安璐, 易兴悦, 孙冉. 恐怖事件情境下微博影响力的预测及演化[J]. 图书情报知识, 2019(4): 52-61, 81.
[1]
冯立杰, 秦浩, 王金凤, 刘鹏, 仵轩, 张芷芯. 融合专利数据与社交媒体数据的潜在颠覆性技术识别——基于深度学习模型 [J]. 情报学报, 2024, 43(2): 181-197.
[2]
习海旭, 章成志, 赵毅, 田亮. 基于层次观点树的社交媒体多维度观点挖掘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3, 42(3): 304-315.
[3]
向菲, 曹广, 沈桐, 陈华芳. 基于Altmetrics 的睡美人文献特征与唤醒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3, 42(11): 1276-1288.
[4]
向菲, 陈华芳, 沈桐, 曹广, 刘艳. 基于Altmetrics 的睡美人文献识别方法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3, 42(10): 1166-1175.
[5]
吴诗苑, 董庆兴, 宋志君, 张斌. 社交媒体中错误信息的检测方法研究述评 [J]. 情报学报, 2022, 41(6): 651-661.
[6]
侯剑华, 李昊, 张洋, 高继平. Altmetrics 视角下科学睡美人的演化特征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1, 40(9): 934-952.
[7]
吴雪华, 毛进, 陈思菁, 谢豪, 李纲. 突发事件应急行动支撑信息的自动识别与分类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8): 817-830.
[8]
阳长征. 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黏性与情感负荷对信息共生行为影响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6): 640-655.
[9]
徐元, 毛进, 李纲. 面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交媒体多模态信息分析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50-1163.
[10]
程慧平, 苏超, 王建亚. 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9): 963-978.
[11]
李纲, 张霁, 毛进, 马超. 灾害事件下社交媒体图文相关性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11): 1223-1231.
[12]
林杰, 苗润生. 专业社交媒体中的主题图谱构建方法研究——以汽车论坛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0, 39(1): 68-80.
[13]
王晰巍, 韦雅楠, 邢云菲, 王铎. 社交网络舆情知识图谱发展动态及趋势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 38(12): 1329-1338.
[14]
张艳丰, 彭丽徽, 刘金承, 洪闯. 新媒体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实证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 38(10): 1092-1101.
[15]
朱侯, 张明鑫, 路永和.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意愿实证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8, 37(4): 36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