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摘要目录

2025年 第4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24

情报理论与方法
情报综述与述评
情报用户与行为
情报理论与方法
933 全领域多层级科学-技术分类体系映射研究 Hot!
徐硕, 张跃富, 安欣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1
创新根植于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应用。然而,不同科技资源数据库在编制原则和体系结构上存在差异,给科技知识流动的促进以及科技创新的实现带来了挑战。本研究提出一种科学-技术分类体系逐层映射范式,旨在实现全领域多层级科学-技术分类体系映射,以便推动科技知识顺畅流动,进而探析不同位置科学型非专利引文对映射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和技术领域在各个层级都存在广泛的知识流动,而且不同领域间的知识流动方式呈现多样性。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等科学领域的知识扩散最为活跃,这些知识主要汇聚到C部(化学;冶金)、A部(人类生活必需)和G部(物理)等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部类中;基于扉页引文位置的分类体系映射结果在科学-技术类目映射关系的覆盖广度、映射强度以及映射关系的准确性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这说明不同位置的引文信息呈现出目的性、功能性和受众群体异质性的特征。
2025 Vol. 44 (8): 933-949 [摘要] ( 4 ) HTML (198 KB)  PDF (3115 KB)  ( 11 )
950 融合引文功能与三角引用结构的变革性研究识别方法 Hot!
郑哲浚, 马亚雪, 梁镇涛, 白云, 裴雷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2
变革性研究是科技新范式或新领域产生的前导,识别变革性研究对科研管理和科技前瞻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较少考虑不同引文关联对目标文献价值判断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引文功能和三角引用结构的变革性研究识别方法。根据不同引文功能组合获取目标文献及其前序、后序文献间的三角引用结构,提取文献间的巩固或颠覆关系,据此构建目标文献的自我中心巩固-颠覆引用(ego-centric consolidation-disruption citation,ECCD)网络,以ECCD网络结构特征与文本内容特征为输入,构建图注意力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兼具高学术影响力和专家认定颠覆性的变革性研究。在PMCOA(PubMed Central Open Access Subset)数据集上的实证分析发现,变革性研究识别任务的最佳F1值为0.3926,优于其他基线模型。模型参数的可解释性分析显示,本文基于引文功能识别的颠覆性引用关系在高学术影响力研究和变革性研究识别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5 Vol. 44 (8): 950-961 [摘要] ( 4 ) HTML (155 KB)  PDF (2995 KB)  ( 29 )
962 融合多维视角的前沿技术识别研究 Hot!
李国俊, 谢飞, 唐星龙, 王冰琪, 徐扬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3
前沿技术是指具有高度创新性、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影响力的新兴技术,它们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驱动力,也是保障国家竞争力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识别和监测前沿技术是科技管理和政策制定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前沿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首先,本文从科学计量学、复杂网络和进化论3个视角梳理前沿技术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关键指标。其次,构建一个融合多维视角的前沿技术的遴选框架,将不同视角的指标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综合的识别前沿技术的架构。最后,本文以OpenAlex数据集中的科技论文为数据源,筛选2013—2022年计算机学科的所有论文,采用文献聚类和引文分析的方法,对多维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抽取关键术语和关键技术,并进行验证和筛选,得出一份候选前沿技术的列表,为前沿技术的监测和预测提供参考。
2025 Vol. 44 (8): 962-976 [摘要] ( 3 ) HTML (189 KB)  PDF (1521 KB)  ( 34 )
977 技术哲学视野下专利被人文社科论文引用的计量意义研究 Hot!
李睿, 苟扬, 庄智博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4
自2000年国际专利情报机构CHI公司将专利与科学论文之间的“引用”纳入专利计量指标体系以来,专利与科学论文之间的引用关系已得到广泛研究。然而,鲜有研究对专利被人文社科论文引用的现象进行专门探索。本文基于技术哲学的两种相悖理论——传统悲观人文派的技术批判论和现代社会建构派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了两个逻辑方向上相逆的推论。推论一,如果人文社会对技术发明的态度是忧思或批判,那么技术专利的生命力与其被人文社科论文引用的频次(批判的频次)可能呈现负相关关系;推论二,如果人文社会与技术发明的关系是对话协商与相互建构,那么技术专利的生命力与其被人文社科论文引用的频次(对话协商的频次)可能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且与施引的人文学科数(对话协商的维度数)也可能呈现正相关关系,还可能与引用2-模网中的中介中心度(新技术在社会建构中的结构重要性)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实际计量全球专利被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和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期刊论文引用的情况,本文的实证结果能够支持推论二,即当前人文社会对技术发明的态度可能主要不是忧思和批判,而是对话与协商,而且新技术与社会协商和相互建构的维度越丰富、越是处于重要的社会结构位置,其生命力越强大。建议专利情报界关注专利被人文社科论文引用的现象。通过计量施引侧人文社科论文的“学科丰富度”,以及被引侧专利在引用关系2-模网中的“结构重要性”,可以为预见性评估技术专利的生命力提供来自人文社会视角的新依据。
2025 Vol. 44 (8): 977-986 [摘要] ( 4 ) HTML (105 KB)  PDF (1702 KB)  ( 5 )
987 继承与创新视角下的知识特性有助于论文产生技术影响吗 Hot!
李冰, 丁堃, 孙晓玲, 江文森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5
科学论文被专利技术引用是论文产生技术影响的表征,然而,目前对什么样的科学论文更容易产生技术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尚不清晰。相比于外部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论文自产出后,其自身知识特性就已确定不变。因此,本文从知识的继承和创新视角出发,选择2000—200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和2000—2020年USPTO(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数据库的专利,基于知识来源将知识特性分为跨学科性和内容创新性,探究知识特性是否有助于论文产生技术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技术影响程度(强度、广度、速度)的作用。研究发现,学科多样性较丰富、均衡性和差异性较低,以及内容创新度较高的论文相对更容易产生技术影响。在产生技术影响的论文中,各维度的跨学科性与技术影响强度、广度和速度均呈现非线性关系;内容创新度相对较低的论文倾向于产生的技术影响强度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影响速度更快。最后,当论文创新水平不同时,学科多样性、均衡性和差异性对技术影响速度的作用差异较为明显,而跨学科综合指标对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的作用差异较为明显。
2025 Vol. 44 (8): 987-1002 [摘要] ( 4 ) HTML (312 KB)  PDF (1973 KB)  ( 16 )
1003 科研合作持续性的三维测度:以图书情报科学和物理学与天文学为例 Hot!
刘晓婷, 黄颖, 张慧, 李瑞婻, 张琳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6
探究科研合作持续性的特征和规律,有助于改进团队协作、优化科研人员的资源配置,进而提高科研绩效。本研究在阐述了科研合作持续性的多重属性及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分别从合作持久性、合作稳定性以及合作黏合性三个维度来揭示科研合作持续性的主要特征,并以图书情报科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和物理学与天文学(physics & astronomy,PHYS)领域为例,探究这两个领域科研合作持续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不同科研合作持续性下对应的学术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领域的数据分布特征虽有一定区别,但总体结论相似;合作持久性和合作黏合性与学术论文产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高合作稳定性并不会带来高学术论文产出;高合作持久性和高合作稳定性并不利于学术产出质量的提高,合作黏合性与学术产出质量之间的关系较小。与单一维度的方法相比,三维测度可以更加全面地剖析科研合作的持续性特征,为科研合作持续性测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025 Vol. 44 (8): 1003-1016 [摘要] ( 3 ) HTML (139 KB)  PDF (3727 KB)  ( 18 )
1017 面向复杂情境的异构网络政策协作群组识别研究 Hot!
郭骅, 蒋颖, 侯柏屹, 庞若昕, 刘力文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7
在复杂政策情境中,多元行动者结成协作网络,共同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协作群组是网络中规模较小、内聚度较高、围绕特定政策目标或工具开展协同行动的行动者子集,即群组。识别并理解群组对于厘清协作结构、解读协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通常将政策网络与政策过程割裂开来,难以形成对政策协作的整体性分析,导致对群组的冲突性和模糊性处理不佳。本文从系统视角出发,基于“网络+过程”的二维框架,提出一种异构网络政策协作群组识别方法,用于分析复杂政策情境下的多元行动者、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与协作关系。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刻画群组的异质性及其边界、构成和内涵,为深入理解政策协作的系统特征和协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证支持。
2025 Vol. 44 (8): 1017-1030 [摘要] ( 1 ) HTML (161 KB)  PDF (3884 KB)  ( 7 )
1031 智慧养老背景下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框架构建与培育路径研究 Hot!
曹高辉, 董焕晴, 陈奕帆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8
智慧养老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安全监护等全方位服务。老年人作为该模式的主要服务对象,其数字健康素养水平会影响智慧养老服务的效果,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本研究首先以胜任力模型作为框架基准,结合全球数字素养框架、欧盟数字素养框架、数字智商框架、Eshet-Alkalai数字素养概念框架以及Nutbeam健康素养模型,从知识、技能、态度和伦理四个维度构建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框架。其次,从微观层面阐释框架的构成要素。最后,在此基础上,围绕知识普及、技能培训、态度培养和伦理教育四个方面提出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培育路径。在智慧养老背景下,明晰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框架构建、框架要素含义以及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培育路径,对于提升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推进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教育、推动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健康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5 Vol. 44 (8): 1031-1044 [摘要] ( 3 ) HTML (121 KB)  PDF (1976 KB)  ( 26 )
情报用户与行为
1045 人智交互情境下用户隐私悖论行为画像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Hot!
毛太田, 汤淦, 周之桢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09
探究人智交互情境下用户隐私悖论行为的原因要素和行为结果,构建人智交互情境下用户隐私悖论行为模型并进行画像分析,可为用户体验的优化与隐私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采取网络调查法与半结构访谈法获取数据,通过扎根理论提取要素标签,结合SSO(stressor-strain-outcome)理论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人智交互情境下用户隐私悖论行为画像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积极探索型、谨慎防御型、理性权衡型和被动回避型4种不同画像类型,为相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平台提供较为全面的用户隐私悖论行为画像类型解释。
2025 Vol. 44 (8): 1045-1057 [摘要] ( 4 ) HTML (143 KB)  PDF (2010 KB)  ( 15 )
情报综述与述评
1058 大语言模型评测研究现状、应用、问题与趋势分析 Hot!
赵雪, 张海, 王东波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8.010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评测应包含于科学评价体系之中,探究大语言模型评测相关概念内涵,理析其研究现状、应用、局限和趋势,以期推动大语言模型评测研究与应用。本文探讨大语言模型评测相关概念内涵,全面追踪现有关大语言模型评测的研究进展,运用归纳法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分析大语言模型评测研究的现状、应用、局限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评测基准已达上百种,涉及大语言模型的理解与生成、知识、伦理安全、多模态等多方面能力。相关研究聚焦评测大语言模型的通用能力,并不断向垂直领域拓展,但目前存在评测体系亟待建立、数据集丰富度不足、评测方法单一等局限。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开展多模态评测研究、拓展垂直领域应用评测、与用户研究相结合将成为未来大语言模型评测的前沿课题。
2025 Vol. 44 (8): 1058-1074 [摘要] ( 4 ) HTML (238 KB)  PDF (939 KB)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