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情报学报
首页
在线投稿
最新录用
在线出版
过刊浏览
GO
高级检索
带摘要目录
2025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24
情报理论与方法
情报技术与应用
情报综述与述评
情报用户与行为
情报理论与方法
509
数智赋能的科技安全情报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Hot!
王恺乐, 陈云伟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1
随着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科技创新发展与确保科技安全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科技安全已成为影响国际格局重塑的关键变量,在此情境下,科技安全情报作用凸显。为加强科技安全情报服务的智能化转型,通过文献梳理和总结归纳,在结合科技安全情报内涵、特征、发展及科技安全情报服务面临的风险挑战的基础上,从服务主体与对象、服务目标与内容、服务方法与手段、服务流程与策略以及服务机制等方面考虑,提出并构建了数智赋能的科技安全情报服务体系。该体系丰富了科技安全情报的理论研究,对开展高质量科技安全情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2025 Vol. 44 (5): 509-521 [
摘要
] (
70
)
HTML
(119 KB)
PDF
(1970 KB) (
364
)
522
基于技术结构-功能语义关联的新兴技术识别研究
Hot!
江曼, 杨思洛, 魏家泽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2
识别和挖掘新兴技术的深层语义信息,对于精准捕捉技术发展机会和提升新兴技术战略导向性至关重要。本文聚焦技术要素层面,包括技术结构和功能。首先,构建技术结构-功能要素的抽取模型;其次,使用改良的SAO(subject-action-object)分析法提取技术要素内部语义结构;再其次,基于新兴技术的4个属性,构建全面多维指标来评估技术的新兴程度;最后,构建新兴技术结构-功能的多维关联图,以呈现新兴技术要素内语义结构和要素间的语义关联及趋势。通过数字医疗技术领域的实证,识别并解读其新兴技术结构-功能及关联趋势。研究发现,新的技术结构不一定会伴随新的技术功能,但新的技术功能大多数依赖于新的技术结构。本文方法能有效识别新兴技术结构和功能,揭示其内外语义关联,并具备细粒度和多维度展现新兴技术内容的特点。
2025 Vol. 44 (5): 522-534 [
摘要
] (
62
)
HTML
(129 KB)
PDF
(3692 KB) (
153
)
535
数据要素市场化对颠覆性技术的影响研究
Hot!
王海森, 李纲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3
在全球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大国间的科技竞争态势日益激烈,颠覆性技术已跃升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构成要素,是新时代新征程上驱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实践,以数据交易平台(所)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场景,基于2014—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因果中介模型,系统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颠覆性技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显著促进了企业颠覆性技术的产生,在此过程中,数据要素市场化打破了数据孤岛和数据垄断壁垒,拓展了企业获取新知识的“数据资源池”,激发了企业数据技术能力,优化了企业间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为颠覆性技术开辟了更多的资源空间。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保护主义形成的“隐性壁垒”仍显著存在,现行市场机制虽能降低既有知识获取成本,但对需要突破认知边界的高端颠覆性技术激励有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激励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新机制,为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新启示。
2025 Vol. 44 (5): 535-548 [
摘要
] (
43
)
HTML
(206 KB)
PDF
(980 KB) (
264
)
549
基于权重平衡算法的专利可交易性预测研究
Hot!
冉从敬, 丁群哲, 李旺, 宋永辉, 刘爽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4
专利交易作为技术创新与市场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对专利交易潜力的识别与预测在支持国家关键科技战略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以及促进企业和研究机构间技术转移与合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权重平衡算法的专利可交易性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整合incoPat专利数据库与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形成初始数据集,同时基于专利转让记录、转让与受让地址、利益相关方信息等规则和算法对初始专利交易数据集进行二次筛选,构建专利交易数据集;其次,基于专利交易数据集,将专利的可交易预测问题转化为监督式二分类任务,将专利在交易发生之前的多维度技术特征作为预测的输入变量,并以专利在失效前是否发生交易作为预测目标,最终完成专利可交易性预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权重平衡算法的专利可交易性预测模型在综合性能上优于基础模型,并通过实证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通过模型的可解释性算法,本研究识别出了申请人国家、申请人类型和同族国家数以及同族专利数等是影响专利交易的重要技术特征。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专利交易预测仍面临挑战,未来可以尝试引入专利文本和图像等多维特征,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性能。
2025 Vol. 44 (5): 549-561 [
摘要
] (
26
)
HTML
(120 KB)
PDF
(2929 KB) (
375
)
情报技术与应用
562
基于时序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在线健康社区高质量答案甄别研究
Hot!
孙文晶, 马捷, 郝志远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5
在线健康平台中的问诊模块是“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用户进行健康咨询、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准确甄别高质量答案内容对于用户的健康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好大夫在线”平台中的问诊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在线健康社区高质量答案甄别模型。该模型在双系统理论与图论思想的基础上,一方面,设计用于衡量答案质量的特征体系,并依此完成实验数据集的创建过程;另一方面,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GraphSAGE(graph sample and aggregate)对质量衡量特征体系里的细化指标完成融合,在GraphSAGE中嵌入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并同步构建“医生-问题”网络图作为模型输入,最终形成GraphSAGE-GRU模型完成答案质量的预测以及高质量答案的甄别过程。本文选取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DT(decision tree)、
k
NN(
k
-nearest neighbor)、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RU和GCN(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作为基线方法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模型的准确性更高,准确率可达93.2%;在甄别高质量答案方面同样表现最优,能够在实验样本中甄别出近95%的高质量答案样本。
2025 Vol. 44 (5): 562-576 [
摘要
] (
45
)
HTML
(185 KB)
PDF
(3162 KB) (
153
)
577
面向馆藏数字资源的跨学科事件知识融合研究
Hot!
王忠义, 王泽人, 李志鹏, 张杰鑫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6
在当前大科学时代,研究人员面临的科研问题越来越复杂,跨学科研究作为解决复杂问题的主要方式逐渐发展起来,导致人们对跨学科知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图书情报人员急需将解决复杂问题所需的知识从不同学科汇集起来,提供综合的跨学科知识服务,而跨学科事件知识融合则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为此,本文从跨学科事件知识融合入手,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论元语义关联的跨学科事件知识抽取模型,用于从馆藏数字资源中提取来自不同学科的相关事件知识;其次,提出跨学科线性事件知识融合和跨学科非线性事件知识融合方法,用于实现事件知识的跨学科融合,生成事理知识;最后,本文以气候变化领域为应用背景,开展实证研究,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5 Vol. 44 (5): 577-591 [
摘要
] (
52
)
HTML
(183 KB)
PDF
(7035 KB) (
36
)
592
任务依赖关系如何影响在线知识社区人机协作模式——基于机器行为学的实证研究
Hot!
左敏, 裘江南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7
在线知识社区(online knowledge community,OKC)引入机器人实现人机智能增强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类和机器人正在执行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协调团队工作的人机协作模式。首先,本文从机器行为学视角,使用流程挖掘方法对人机协作模式进行识别并细分为自动化辅助和增强辅助两类;其次,根据协调理论分析流型、整合型和共享型三种基本任务依赖关系对两类人机协作模式的影响,以及任务类型的调节效应。典型人机协作知识生产社区Wikipedia词条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人类的增强辅助协作模式对三种任务依赖关系导致的人机团队协调问题具有很好的管理效果,而机器人独立执行的自动化辅助协作模式发挥的作用有限,并且上述影响关系会随着任务类型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拓展了机器行为学和协调理论在OKC人机协作知识生产中的应用,丰富了人机协作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为OKC平台人机协作流程管理和任务设计提供了有益指导。
2025 Vol. 44 (5): 592-608 [
摘要
] (
56
)
HTML
(230 KB)
PDF
(2170 KB) (
94
)
情报用户与行为
609
人智竞争视角下知识创作者对生成式
AI
的感知价值、态度与行为反应
Hot!
贾明霞, 赵宇翔, 张妍, 张晓宇, 宋士杰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8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重塑了传统内容与知识创作范式,同时也加剧了知识创作者与GAI进化取代的竞争。现有研究着重探索了GAI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的宏观影响,而忽略了创作者在适应GAI过程中微观层面的复杂体验感知。本文从创新扩散理论和价值-态度-行为视角出发,结合一手访谈资料和二手网络文本的多源数据,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勾勒出知识创作者使用GAI的价值、态度与行为反应过程。研究发现:①人智竞争视角下,GAI会先后驱动知识创作者的替代和补充效应,创作者会经历“初始接触和体验→接受和采纳→适应性使用”阶段;②创作者的竞争压力源自职业、技术、组织层面,但可通过内在的满足感、主导感和技术认同感得到缓解,相反地,依赖感可能会加剧这种压力;③创作者对GAI的态度会随适应过程而变化,而且不同的态度会引发其对GAI不良或良好的行为反应;④个体特质、组织支持和社会影响是推动知识创作者态度和行为反应转变的关键因素。本文不仅从知识创作者视角揭示了其与GAI在竞争中共同进化的理论逻辑过程,也为人智交互设计和知识服务管理者提供实践启示。
2025 Vol. 44 (5): 609-628 [
摘要
] (
57
)
HTML
(209 KB)
PDF
(2652 KB) (
1317
)
情报综述与述评
629
科技情报场景下数智融合方法的应用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Hot!
刘博文, 夏义堃, 巴志超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5.009
数智时代的数据环境和科技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科技情报工作的“数智化”转型已成为赋能情报服务创新、挖掘情报价值潜力的聚焦点与着力点。从场景驱动的视角出发,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既能够结合应用需求洞察数智融合方法的演进态势,也可以为科技情报工作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场景变化提供方法支撑。基于对“数智融合”概念内涵的剖析界定,本文分析了数智融合方法应用对科技情报工作产生的深刻影响,回顾了2014—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揭示了科技情报场景下数智融合方法的应用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基于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概念链对科技情报场景进行结构性重塑;通过绘制数智融合方法演进脉络图,归纳、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四个未来发展的前沿场景及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情报场景中的研究方法呈现了显著的“数智融合”趋势,但相关理论和方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
2025 Vol. 44 (5): 629-644 [
摘要
] (
47
)
HTML
(177 KB)
PDF
(3393 KB) (
406
)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出版范围
编委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购刊
相关学术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情报科学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情报知识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杂志
图书与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