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情报学报
首页
在线投稿
最新录用
在线出版
过刊浏览
GO
高级检索
带摘要目录
2025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4
专题
情报理论与方法
情报技术与应用
情报综述与述评
情报学科发展与建设
专题
1
智能情报技术:内涵、边界与体系
姚长青, 程齐凯, 王莉军, 刘家伟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1
情报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深刻转型。从早期的智能检索到当前的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情报理解,情报技术已逐步从“智能+情报”和“智能for情报”等演化为“智能即情报”和“情报即智能”的新模式。本文详细探讨了智能情报技术的概念、技术边界及其体系建构,提出了面向数智时代的智能情报技术体系架构,涵盖了全源科技情报协同感知与融合技术、智能情报认知理解技术、智能情报监测预警技术、竞争情报智能分析技术和科技情报驱动的智能循证决策技术。该体系全面覆盖情报工作的各个流程,旨在通过体系建构助力提升情报工作和情报研究的智能化水平,服务科技情报事业的智能化转型,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文不仅对智能情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径和实施框架。
2025 Vol. 44 (1): 1-9 [
摘要
] (
76
)
HTML
(71 KB)
PDF
(1379 KB) (
203
)
情报理论与方法
10
基于事理图谱的重大突发事件传导链路研究
张春龙, 张海涛, 庞宇飞, 杨轶, 张可欣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2
本研究从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入手,聚力情报智慧,基于事理图谱、网络科学等理论,明确重大突发事件驱动因素、重大突发事件传导链路以及重大突发事件传导链路耦合模型的概念内涵,构建重大突发事件传导链路及传导链路耦合模型,进一步揭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重大突发事件传导链路及传导链路耦合模型的具体流程,并依据2021—2024年暴雨数据,构建暴雨事件传导链路及传导链路耦合模型,揭示了暴雨事件中事件传导链路与舆情传导链路、应急传导链路之间的耦合机制,验证了传导链路和耦合模型的科学性以及构建方法和流程的可操作性。基于实证研究结果,遵循系统科学的理念,论述了重大突发事件传导链路及传导链路耦合模型的应用场景,对构建“风险管理—舆情管理—应急管理”三位一体的重大突发事件决策与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5 Vol. 44 (1): 10-19 [
摘要
] (
32
)
HTML
(93 KB)
PDF
(4152 KB) (
101
)
20
基于动态复杂网络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识别方法研究
周文浩, 吴炳毅, 李海林, 王盼兮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3
识别和预见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于精准实施技术干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单一计量指标难以充分反映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丰富内涵与多维度特征。在技术跃迁理论和知识重组理论基础上,本文基于动态专利相似网络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两阶段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技术新颖性和技术影响力两个特征,并在982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61431项授权专利的实证研究中成功识别出3738项突破性技术创新,占比为6.085%,其中独立突破性技术和知识重组突破性技术分别占3.488%和2.596%。进一步采用主题模型提炼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并结合经济后果验证、典型技术案例、技术领域演化案例和多统计模型综合验证了识别结果的有效性与稳健性。研究成果为突破性创新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行的识别框架和工具,在实践层面上为技术预见和技术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025 Vol. 44 (1): 20-34 [
摘要
] (
38
)
HTML
(210 KB)
PDF
(3234 KB) (
143
)
35
技术人员流动与团队双元创新:知识互补与替代的影响分析
王嘉杰, 王焘, 孙建军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4
技术人员流动及其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技术人员的知识如何通过流动与新团队知识网络进行耦合,进而影响新团队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水平,学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以从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中提取的108468条技术人员流动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知识耦合角度测度技术人员与新团队之间的知识互补与知识替代水平,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技术人员与新团队的知识互补和知识替代对团队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探究团队知识广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技术人员与新团队间的知识互补与团队探索式创新呈正相关,而与团队利用式创新呈负相关;②知识替代与团队利用式创新呈正相关,与团队探索式创新呈负相关;③团队知识广度能够减弱知识替代对团队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关系,增强其他相关影响。本文在理论上加深了人才流动研究关于知识转移驱动创新机制的理解。在实践层面,本文为人才流动、团队创新协作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见解,可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供参考。
2025 Vol. 44 (1): 35-47 [
摘要
] (
41
)
HTML
(189 KB)
PDF
(1584 KB) (
72
)
48
基于技术匹配与分型优化的企业研发合作伙伴推荐方法研究
赵展一, 钟永恒, 李贞贞, 刘佳, 席崇俊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5
从众多创新主体中为企业精准推荐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合作伙伴,有利于降低创新风险、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提高研发合作伙伴推荐结果的精准性和可解释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技术匹配与分型优化的企业研发合作伙伴推荐方法。该方法以技术匹配度(包括技术相似度和互补度)为依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大规模潜在合作组对,利用波士顿矩阵从技术相似度和互补度两个维度对伙伴类型进行细分,并结合创新实力、合作偏好、邻近程度和品牌效应等指标,对分型结果进行评价,最终筛选出最佳伙伴。以燃料电池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应用,结果表明,类别-语义维度的识别算法
F
1值为93%,比基于类别维度、语义维度的识别算法
F
1值分别高出2个和4个百分点,可以准确反映创新主体间的技术匹配程度;支持将合作伙伴细分为优先合作型、重点关注型、变革补充型和多元扩张型4类;优化后的结果可为企业提供并有效区分多样化的选择,提升合作成功概率。
2025 Vol. 44 (1): 48-60 [
摘要
] (
38
)
HTML
(191 KB)
PDF
(2760 KB) (
88
)
61
医疗数据共享利益相关者协同机制研究
张萌, 牟冬梅, 邓君, 王萍, 李茵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6
医疗数据共享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利益平衡是推动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关键。构建医疗数据共享的协同机制,有助于推动医疗数据共享的健康发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从利益动态分配角度构建收益矩阵,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各主体在利益驱动下的博弈策略选择机理,利用MATLAB R2023a仿真分析关键因素对系统演化的影响。医疗数据共享从仿真初期发展到成熟阶段,经历了12个演化博弈稳定策略点,各主体合作演变过程具有动态特征。政府强监管可以有效推动医疗数据共享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降低强监管成本对政府和提供数据的医疗机构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贴系数和对医疗数据中心的奖惩力度正向驱动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数据,既能降低医疗数据共享的风险损失,也能正向驱动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数据。医疗机构共享数据的成本和收益对医疗数据提供者的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不同组态下影响程度不同。
2025 Vol. 44 (1): 61-74 [
摘要
] (
45
)
HTML
(258 KB)
PDF
(3895 KB) (
88
)
情报技术与应用
75
探索信息资源管理的跨学科性:基于多标签分类的分析
刘清民, 王芳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7
当代社会面临着复杂、多元且相互关联的问题,传统学科的单一视角难以全面解决。跨学科研究通过整合多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为揭示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跨学科趋势和特点,本文以中图分类号为学科分类依据,针对文献作者自标注存在的中图分类号不准确的问题,采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数据增强优化,并基于BERT-CNN算法对中图分类号进行修正,对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在跨学科多样性方面,构建了包容性与渗透性两个新指标,衡量学科间的知识吸纳能力与扩散影响力。利用中图分类号对高频持续性交叉研究主题和递增新兴热点主题进行挖掘分析,揭示了健康信息学、数字人文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科间的持续交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呈现丰富多元的学科格局,各学科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其发展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跨学科研究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呈现增长趋势,指导性二级学科的设置在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和跨学科合作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025 Vol. 44 (1): 75-92 [
摘要
] (
39
)
HTML
(205 KB)
PDF
(3268 KB) (
148
)
情报学科发展与建设
93
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与信息、数据、知识等概念逻辑关系探讨
叶继元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8
信息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长期以来,信息资源一直沿用国外流行的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其内涵模糊不清,常与信息、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概念相混淆,干扰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为厘清信息资源的概念,揭示其特性,助力信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理论研究和实务发展,以及信息经济学、信息社会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概念体系研究,采用概念分析法、关键词法、比较研究法等,在充分吸收各种定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给出信息资源新定义,即信息资源是记录有意义、可开采、可利用的认识论信息集合的一切载体(包括人脑),包括数据资源、知识资源、智慧资源等。此定义颠覆了狭义与广义的定义,并使二者合而为一,概括出信息资源具有载体性、规模性、需求性、传播性、转换性、共享性和相对性等属性特征。通过事例论证了新定义具有更多的可解释性和可验证性,厘清了信息资源与信息、数据、知识、智慧、智能以及情报、文献等的逻辑关系,为更多更好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奠定了学理基础。
2025 Vol. 44 (1): 93-102 [
摘要
] (
48
)
HTML
(73 KB)
PDF
(1163 KB) (
109
)
情报综述与述评
103
时变网络研究:概念、应用与展望
吴江, 于洋, 丁宏昊, 陶成煦, 左任衔, 贺超城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25.01.009
时变网络作为一种捕捉动态交互的网络表示形式,能够为网络舆情、科研合作等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动态系统提供更真实的刻画。考虑到目前图情领域中时变网络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图情领域中的时变网络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时变网络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明确了时变网络的定义,提出了结构种类、输出粒度的度量,阐述了时变网络研究方法的来源与发展;其次,从统计学角度对时变网络现有研究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和主题聚类分析,剖析时变网络在当前图情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与应用场景;再其次,基于现有应用场景,对科技合作与科学计量、医学信息学与健康信息学、信息推荐与数字人文、社交媒体与网络舆情、新兴技术与智慧城市五类图情领域时变网络进行相关研究成果的调研;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提出时变网络在图情领域中的未来研究展望,为图情领域时变网络相关研究提供了启示。
2025 Vol. 44 (1): 103-122 [
摘要
] (
36
)
HTML
(244 KB)
PDF
(5818 KB) (
148
)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出版范围
编委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购刊
相关学术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情报科学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情报知识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杂志
图书与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