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向管理与决策的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 |
赵志耘, 张均胜, 姚长青, 刘志辉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
|
Mapping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
Zhao Zhiyun, Zhang Junsheng, Yao Changqing, Liu Zhihui |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ISTIC), Beijing 100038 |
|
摘要 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与决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科技信息大数据的形成与发展必将对科技管理与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示和预测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助于科技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顺应基于大数据的科技管理与决策的潮流下,通过调研国内外科技管理与决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状况,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率先开展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开发与应用,基于海量、多源的科技创新要素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特别是可视化技术,在时间、空间及创新专题等维度,呈现中国的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辅助科技创新管理与决策。目前,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主要结合创新城市科技监测与评估开展研究与应用,从世界和国家的宏观层面,到中观的区域省市,再到微观的组织机构乃至个体科研工作者,展现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创新要素的分布和流动,分析预测发展趋势与规律,支撑创新城市的建设,特别是城市科技创新的管理与决策。中国科技创新图谱应用研究及成果推广将在我国各级政府在科技创新管理和决策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
|
关键词 :
科技创新图谱,
科技管理,
科技决策,
大数据,
可视化分析
|
收稿日期: 2018-06-15
|
基金资助: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专项“基于科技信息大数据的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GKG2017-06) |
作者简介: 赵志耘,女,1966年生,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战略与决策管理,E-mail: zhiyunzhao@istic.ac.cn;张均胜,男,1980年生,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挖掘与情报分析;姚长青,男,1974年生,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情报方法;刘志辉,男,1979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竞争情报。 |
引用本文: |
赵志耘, 张均胜, 姚长青, 刘志辉. 面向管理与决策的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J]. 情报学报, 2018, 37(8): 774-781.
Zhao Zhiyun, Zhang Junsheng, Yao Changqing, Liu Zhihui. Mapping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情报学报, 2018, 37(8): 774-781.
|
|
|
|
链接本文: |
https://qbxb.istic.ac.cn/CN/10.3772/j.issn.1000-0135.2018.08.004 或 https://qbxb.istic.ac.cn/CN/Y2018/V37/I8/774 |
[1] Jim Gray.What next? A dozen information-technology research goals[J]. Journal of the ACM, 2003, 50(1): 41-57. [2] 张来武.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 中国软科学, 2011(12): 1-5. [3] 陈宏愚. 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及其配置分析的理性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 2003(5): 36-39 [4] 漆桂林, 高桓, 吴天星. 知识图谱研究进展[J]. 情报工程, 2017, 3(1): 4-25. [5] 陈明.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J]. 计算机教育, 2015(5): 94-97. [6] Shiffrin R M, Börner K.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Supplement 1): 5183-5185. [7] Leydesdorff L.Katy Börner: Atlas of science: visualizing what we know[J]. Scientometrics, 2011, 88(2): 675-677. [8] 宋娜, 王迪, 王东雨, 等. 国内移动医疗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情报工程, 2017, 3(2): 100-107. [9] Chen C M.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57(3): 359-377. [10] 化柏林. 科技信息大数据在情报研究服务中的应用[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16): 150-156. [11] 方创琳, 刘毅, 林跃然. 中国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2] 邹燕.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结构研究[J]. 管理评论, 2012, 24(6): 50-57. [13] 张洁, 刘科伟, 刘红光. 我国主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11): 74-77. [14] 蒋勋, 潘云涛, 苏新宁. 从文献产出透析我国官产学研合作研究发展的演变规律[J]. 管理学报, 2015, 12(12): 1805-1814. [15] 王少华. 国内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基于2002—2012年期刊文献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1): 217-220. [16] 周晓阳, 王钰云.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文献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34(11): 45-49. [17] 付鑫金, 朱礼军, 曹燕, 等. 科技查新用于识别产学研潜在合作对象的方法研究[J]. 情报工程, 2018, 4(2): 101-111. [18] 徐峰. 科技情报与科技智库的融合发展探析[J]. 情报工程, 2017, 3(5): 4-11. |
[1] |
刘晓晨, 王卓昊.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科技管理数据集成平台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9): 953-961. |
[2] |
王芳, 徐路路. 基于智能化公文主题分析的我国政策层级扩散倾向性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4): 387-401. |
[3] |
巴志超, 刘学太, 马亚雪, 李纲. 国家安全大数据综合信息集成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39-1149. |
[4] |
丁晓蔚. 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情报学:学科状况、学科内涵和研究方向[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76-1194. |
[5] |
顾秀丽, 黄颖, 孙蓓蓓, 张琳. 图书情报领域中的交叉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情报学报, 2020, 39(5): 478-491. |
[6] |
杨昭. 基于元路径的机构名称归一化研究[J]. 情报学报, 2020, 39(10): 1069-1080. |
[7] |
戴国强. 推进竞跑阶段的创新情报研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8): 771-777. |
[8] |
刘志辉, 魏娟霞, 张均胜.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技创新指标自适应计算方法研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8): 826-837. |
[9] |
曲佳彬, 欧石燕, 凌洪飞. 基于深度挖掘的学术论文关联数据构建与可视化分析[J]. 情报学报, 2019, 38(6): 595-611. |
[10] |
李品, 杨建林.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情报学科发展道路探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39-248. |
[11] |
曾建勋. 基于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的科技情报事业发展思考[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27-238. |
[12] |
邓胜利, 赵海平. 信息泄露情境下的个人信息价值评估及个体差异: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研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66-276. |
[13] |
刘冰, 庞琳. 国内外大数据质量研究述评[J]. 情报学报, 2019, 38(2): 217-226. |
[14] |
丁晓蔚, 苏新宁. 基于区块链可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金融安全情报分析[J]. 情报学报, 2019, 38(12): 1297-1309. |
[15] |
李阳, 孙建军. 面向智慧应急的情报资源保障能力建构[J]. 情报学报, 2019, 38(12): 1310-13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