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推进竞跑阶段的创新情报研究 |  
						| 戴国强 |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  
						|  |  
    					| Intelligence Studi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  
						| Dai Guoqiang |  
						|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  
					
						| 
								
									| 
											
                        					 
												
													
													    |  |  
													    | 摘要 当中国创新并入世界创新轨道之时,我国也进入到竞跑阶段,创新成为发展驱动力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加强创新情报研究,既是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支撑变革的需要,更是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的必然之举。本文认为新发展背景之下需要重新理解情报内涵,并提出面向未知世界的情报感知将是未来科技情报工作的重点。未来科技情报工作需要适应变革,坚持“四化融合”,即“情报智能化、智能工具化、工具业务化、业务自动化”的理念,而情报工程化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本文最后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案例介绍了部分工作理念的实现路径。 |  |  
															| 关键词 :
																																																																创新情报, 
																																																																	情报研究, 
																																																																	情报工作, 
																																																																	大数据, 
																																																																	情报工程 |  
															| 收稿日期: 2019-05-05 |  
															| 作者简介: 戴国强,男,1961年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创新战略、科技情报研究,E-mail:daigq@istic.ac.cn。 |  
													
																													
																| 1 翟书颖, 郭斌, 李茹, 等. 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系统: 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框架[J]. 大数据, 2017, 3(6): 85-92. 2 HeyT, TansleyS, TolleK. 第四范式: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M]. 潘教峰, 张晓林, 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3 TrevertonG F, Bryan GabbardC. Assessing the tradecraft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R]. Santa Monica: RAND, 2008.
 4 罗伯特·克拉克. 情报分析: 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M].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3.
 5 文庭孝, 刘刚, 张洋. 我国情报学发展的危机种种[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 28(4): 342-345.
 6 李艳, 赵新力, 齐中英. 钱学森的情报思想与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重构[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33(6): 1-4.
 7 吕斌, 李国秋. 钱学森情报学思想及其对情报学持续发展的启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33(7): 1-6.
 8 王琳. 钱学森情报学思想及其对情报学学科建设的启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12): 22-26.
 9 王知津, 宋正凯. 论情报学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趋势[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7, 30(2): 145-148.
 10 贺德方. 工程化思维下的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情报工程学探析[J]. 情报学报, 2014, 33(12): 1236-1241.
 11 AgarwalR, DharV. Editorial—Big data, data science, and analytics: The opportunity and chanlleng for IS research[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4, 25(3): 443-448.
 12 梁战平. 情报学若干问题辨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26(3): 193-198.
 13 FingarT. A guide to all-source analysis[J]. The Intelligencer, 2012, 19(1): 63-66.
 14 赵志耘, 张均胜, 姚长青, 等. 面向管理与决策的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J]. 情报学报, 2018, 37(8): 774-781.
 |  
													
														
															| 
																																																																																																										
																					| [1] | 李阳, 孙建军. 复杂情境下应急管理情报工程服务机制构建及场景化应用[J]. 情报学报, 2022, 41(2): 107-117. |  
																					| [2] | 刘晓晨, 王卓昊.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科技管理数据集成平台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9): 953-961. |  
																					| [3] | 王延飞, 陈美华, 赵柯然. 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7): 679-686. |  
																					| [4] | 王芳, 徐路路. 基于智能化公文主题分析的我国政策层级扩散倾向性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4): 387-401. |  
																					| [5] | 丁波涛. 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报学发展与创新——基于情报交流理论的视角[J]. 情报学报, 2021, 40(3): 321-332. |  
																					| [6] | 巴志超, 刘学太, 马亚雪, 李纲. 国家安全大数据综合信息集成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39-1149. |  
																					| [7] | 丁晓蔚. 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情报学:学科状况、学科内涵和研究方向[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76-1194. |  
																					| [8] | 李品, 许林玉, 杨建林. 面向智库服务的情报研究[J]. 情报学报, 2020, 39(2): 135-147. |  
																					| [9] | 杨昭. 基于元路径的机构名称归一化研究[J]. 情报学报, 2020, 39(10): 1069-1080. |  
																					| [10] | 曾建勋. 基于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的科技情报事业发展思考[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27-238. |  
																					| [11] | 邓胜利, 赵海平. 信息泄露情境下的个人信息价值评估及个体差异: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研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66-276. |  
																					| [12] | 李品, 杨建林.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情报学科发展道路探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39-248. |  
																					| [13] | 刘冰, 庞琳. 国内外大数据质量研究述评[J]. 情报学报, 2019, 38(2): 217-226. |  
																					| [14] | 丁晓蔚, 苏新宁. 基于区块链可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金融安全情报分析[J]. 情报学报, 2019, 38(12): 1297-1309. |  
																					| [15] | 李阳, 孙建军. 面向智慧应急的情报资源保障能力建构[J]. 情报学报, 2019, 38(12): 1310-13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