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技术监测分类体系研究
崔怡雯, 赵筱媛, 苏成, 李曼迪, 赵志远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Monitor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the Area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Cui Yiwen, Zhao Xiaoyuan, Su Cheng, Li Mandi, Zhao Zhiyu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摘要 对颠覆性创新进行有效监测和识别已成为各国博弈的战略需求,面向颠覆性创新构建领域技术监测分类体系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科技术分类、产业分类和国家战略规划的梳理,在相关分类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从颠覆性创新特点出发,提出面向颠覆性创新的领域技术监测分类设计思路与原则,构建了多个领域分类体系,并以生物技术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颠覆性技术预警和监测工作的体系化、常态化提供支撑。
关键词 :
颠覆性创新 ,
领域技术监测 ,
分类体系 ,
科技管理
收稿日期: 2021-10-11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颠覆性技术感知响应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2019YFA070720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新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主题突变检测的潜在颠覆性技术识别研究”(QN2021-1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新研究基金面上项目“颠覆性技术科研团队发现研究”(MS2021-08)。
作者简介 : 崔怡雯,女,1991年生,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创新预测、科技管理;赵筱媛,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颠覆性创新研究、竞争情报与竞争战略、公共管理与科技政策,E-mail:zhaoxy@istic.ac.cn;苏成,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颠覆性创新研究、科学计量学与科技评价;李曼迪,女,1994年生,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科技评价与前沿技术分析;赵志远,男,1992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管理与信息系统、颠覆性技术创新研;
引用本文:
崔怡雯, 赵筱媛, 苏成, 李曼迪, 赵志远. 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技术监测分类体系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12): 1288-1293.
Cui Yiwen, Zhao Xiaoyuan, Su Cheng, Li Mandi, Zhao Zhiyuan.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Monitor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the Area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情报学报, 2021, 40(12): 1288-1293.
链接本文:
https://qbxb.istic.ac.cn/CN/10.3772/j.issn.1000-0135.2021.12.006 或 https://qbxb.istic.ac.cn/CN/Y2021/V40/I12/1288
1 刘琦岩. 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J]. 红旗文稿, 2016(14): 19-21. 2 张守明, 张斌, 张笔峰, 等. 颠覆性技术的特征与预见方法[J]. 科技导报, 2019, 37(19): 19-25. 3 林丽娇, 孙洁, 李友轩, 等. 欧洲颠覆性太空技术搜寻方法体系研究[J]. 科技导报, 2021, 39(11): 84-95. 4 苏鹏, 苏成, 潘云涛.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发展现状及启示[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 63(20): 129-138. 5 赵格.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颠覆性技术识别[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7. 6 张全礼, 张小平, 赵和平. 构建军事领域颠覆性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组织体系探析[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8, 15(2): 20-25. 7 张慧琴, 平婧, 孙昌璞. 分类支持基础研究促进全链条颠覆性技术创新[J].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6): 24-26. 8 赵焕芳, 朱东华. 信息可视化在技术监测中的应用[J]. 情报杂志, 2005, 24(12): 46-48. 9 G?k A, Waterworth A, Shapira P. Use of web mining in studying innovation[J]. Scientometrics, 2015, 102(1): 653-671. 10 Chiarello F, Melluso N, Bonaccorsi A, et al. A text mining based map of engineering design: topics and their trajectories over time[J]. Proceedings of the Design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Design, 2019, 1(1): 2765-2774. 11 朱东华, 袁军鹏, 雷静, 等. 论技术监测的对象[J]. 科研管理, 2006, 27(1): 23-28. 12 侯剑华, 都佳妮. 基于专利计量与信息可视化的技术热点监测分析——以风力涡轮机技术领域为例[J]. 现代情报, 2015, 35(2): 67-72, 86. 13 Porter A L, Detampel M J.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995, 49(3): 237-255. 14 汪雪锋, 赵晨晓, 衡晓帆, 等. 基于时间序列的关联分析在技术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情报杂志, 2013, 32(4): 10-15. 15 Saritas O, Bakhtin P, Kuzminov I, et al. Big data augmentated business trend identification: the case of mobile commerce[J]. Scientometrics, 2021, 126(2): 1553-1579. 16 朱东华, 袁军鹏, 李石柱. 面向科研立项评估的技术监测和技术机会分析研究[J]. 科研管理, 2003, 24(2): 9-15.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 13745-200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18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M].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2. 19 国家统计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5): 41.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21 Friedrichs S, van Beuzekom B. Revised proposal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statistical definitions of biotechnology and nanotechnology[R/OL].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Working Papers. (2017-10-12). http://dx.doi.org/10.1787/085e0151-en. 22 吴小节, 陈小梅, 汪秀琼. 分类理论述评: 一个基于分类化过程的框架[J]. 南开管理评论, 2020, 23(6): 200-213. 23 郑斯齐, 韩祺, 陈艳萍, 等. 近期国外生物经济战略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0, 40(4): 108-113.
[1]
黄文彬, 白浩东. 基于自动构建术语分类体系的公司划分研究——以新三板公司主营业务概念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1, 40(5): 479-488.
[2]
贾君枝, 崔西燕. 人物本体词表之间的互操作及分类体系构建 [J]. 情报学报, 2019, 38(7): 731-741.
[3]
曾建勋. 基于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的科技情报事业发展思考 [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27-238.
[4]
崔笛, 郑明, 李岩, 刘志辉. 基于分类体系的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 38(12): 1250-1259.
[5]
赵志耘, 张均胜, 姚长青, 刘志辉. 面向管理与决策的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8, 37(8): 774-781.
[6]
曾建勋, 贾君枝, 吴雯娜. 国家科技计划领域分类体系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8, 37(8): 79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