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摘要目录

2018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06-24

情报理论与应用
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
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情报理论与应用
561 五种关联强度指标对研究前沿时间特征的识别
黄福, 侯海燕, 胡志刚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1
研究前沿探测是科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时间特征识别是对研究前沿新颖性进行判定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分别用五种关联强度指标构建关联矩阵,进而通过Louvain算法获取研究前沿的聚类,从而比较不同关联强度指标对研究前沿新颖性的时间特征识别的灵敏度。通过对科学计量学领域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五种关联强度指标对研究前沿新颖性的时间特征的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Inclusion指数在分析新颖性的时间特征上的最终结果中表现较好。
2018 Vol. 37 (6): 561-568 [摘要] ( 278 ) HTML (1 KB)  PDF (545 KB)  ( 727 )
569 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思考
李树青, 丁浩, 徐侠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2
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给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用户服务的角度,全面说明了用户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中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首先在分析大数据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数字图书馆与大数据的关系、大数据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用户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下建设数字图书馆中的重要性和数字图书馆所能利用的大数据资源类型。最后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和变革的可能性,并从用户服务的视角,从“数据”、“技术”、“服务”、“用户”四个过程分别解释了数字图书馆变革的方式和意义。
2018 Vol. 37 (6): 569-579 [摘要] ( 270 ) HTML (1 KB)  PDF (447 KB)  ( 795 )
580 基于共期刊学科类间关系构建全学科科学骨架图
刘玉仙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3
一种期刊,因为内容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而被划分到不同的WoS(Web of Science)学科类别(a journal’s co-assignment to different categories)。这些类别的学科就会有相同的期刊(categories’ co-membership of journals)。而这些期刊的论题又是相关的,各个类别的学科间因为共有期刊论题的相关性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把这种相关性称为共期刊的学科类间关系。学科间共有的期刊越多,之间沟通的渠道就越多,就越容易形成比较紧密的关系,这些学科之间形成学科群的基础也就越牢靠。基于这种关系,用学科类别作为基本的构架单元,利用VOSviewer所提供的统一的构图和聚类技术,我们勾画了全学科科学骨架图。Leydesdorff和Rafols著名的科学全局图(global map of science)也是用学科类别作为基本的构架单元,但他们用引用作为关系框架,用主成分分析来聚类,用Kamada and Kawai算法来构图。虽然两者所用的关系框架、聚类和构图方法都有差异,但所勾画的全学科科学骨架图形异而神同:用学科类别间的共期刊关系所勾画全学科科学骨架图呈文理两极分化之势,而Leydesdorff和Rafols的科学全局图呈不规则环形,而且文理之间形成一种勾连呼应之势。但从其内部结构来看,两者从右到左,经过计算科学、工程、理化、材料,通过农林,穿过地球科学、生态系统,到生物医学,再经过公共环境与职业卫生过渡到社会科学。共期刊类间关系相对稳定,而引用关系则随时发生变化。其一致性和差异性反映了科学学科结构的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的对立统一,也体现了两种关系框架下不同的学理结构。
2018 Vol. 37 (6): 580-589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1202 KB)  ( 700 )
590 略论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功能定位
王世伟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4
根据建设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要求,论述了国家高端科技智的提出过程,分别阐述了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十大功能,包括思想库、指南针、研究者、科普师、千里眼、显微镜、预警机、探照灯、传感器和挖掘机,并简要分析了十大功能的意义和情报学价值。
2018 Vol. 37 (6): 590-599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450 KB)  ( 697 )
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
600 数据缺失时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作者重名辨识研究
柯昊, 李天, 周悦, 钟玉颖, 俞征鹿, 袁军鹏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5
作者重名辨识工作是情报学、知识管理、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等工作的基础,在利用聚类、分类等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作者重名辨识时,论文元数据中各字段缺失情况非常严重,会导致算法失效。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主要聚焦于较准确地确定每一字段在作者重名辨识上的能力,通过构建字段贡献度评价体系,在数据缺失情况下,计算现有的每项信息在作者重名辨识中的作用,即“贡献度”。设计了组合的唯一性指标,并建立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作者重名辨识算法,利用“王伟”的论文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018 Vol. 37 (6): 600-609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976 KB)  ( 762 )
610 三维引文关联融合视角下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以基因编辑领域为例
王菲菲, 王筱涵, 刘扬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6
在作者共被引、作者文献耦合、作者互引三维引文关联比较与融合视角下,综合使用引文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熵权法以及天际线的方法,形成了引文关联网络指标与传统h指数、被引频次等定量指标融合基础上的学者学术交流活力、知识传播主导力、贡献影响力等方面综合测度学术影响力的分析框架。利用该思路对当前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得出了该领域最有全面影响力的学者专家,该结果与实际领域发展推动者现状较为吻合;在加权直接引用网络指标的引入下,发现了更多在领域知识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贡献者。
2018 Vol. 37 (6): 610-620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2187 KB)  ( 786 )
621 利用嵌入方法实现个性化查询重构
张晓娟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7
作为能引导用户表达信息需求的机制,查询重构主要基于用户所提交的历史查询来生成相关候选查询重构列表。为了使得候选查询能与用户最初意图保持一致,当前大多数的查询重构方法方法是根据查询词之间的共现信息来获得查询词的上下文信息,再利用上下文的相似性来生成候选查询推荐,最后通过对查询中词之间的语义一致性建模来对实现候选查询进行排序。而本文中以利用嵌入方法来实现个性化查询重构,即首先利用查询词嵌入 技术为每个查询获得该词上下文信息的词向量,再利用词向量进一步构建表征用户偏好的向量,从而基于词向量与用户向量实现根据用户偏好生成候选查询;本文进一步采用主题嵌入来抽取每个潜在主题的上下文信息,最后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融合词向量、用户向量和主题向量来实现根据用户偏好对候选查询的排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优于已有相关方法。
2018 Vol. 37 (6): 621-630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375 KB)  ( 795 )
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631 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本土演进:理论命题与话语建构
李阳, 孙建军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8
进入新时代,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亟需新的定位、新的认识、新的担当。针对当前情报学界的阵地论争与“情报”内涵式的共同契约,本文归纳了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的本土化范式演进逻辑,从情报专有,到情报缺失,再到情报“体能”,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正在迈入新常态。在理论命题上,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正处于情报体系整体协调与情报能力综合提升的双重转型阶段的重要论断;认为“数据+情境”双驱动的情报体系活化(借鉴交融)与情报能力实化(协同培育)将成为未来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对这一“体能”同构时代命题的本土意蕴进行了深度阐释。在话语建构上,本文以新时代“三步走”战略为线索,以“体能”同构逻辑为内容核心,讨论了“体能”同构命题中的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为打造新时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情报学学科建设与情报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2018 Vol. 37 (6): 631-641 [摘要] ( 347 ) HTML (1 KB)  PDF (625 KB)  ( 875 )
64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分析研究综述
董坤, 许海云, 罗瑞, 王超, 方曙
DOI: 10.3772/j.issn.1000-0135.2018.06.009
科学与技术是决定科技创新走向的两股重要力量,深入剖析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关联和互动机理,是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及趋势、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精准施策的重要前提。本文围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分析研究展开述评,从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内涵、科学-技术关联分析以及科学-技术互动模式等方面综述当前研究进展,指出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研究发现,科学与技术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具有复杂的知识关联和相互作用关系;定量分析是科学-技术关联分析的主流方法,主要通过解析论文与专利的关联关系实现。未来应加强对分析数据的精准分类,注重从文本内容层面揭示科学与技术的微观关联,同时引入更多标准进一步划分科学-技术互动模式,并密切结合实践提升研究的应用价值。
2018 Vol. 37 (6): 642-652 [摘要] ( 387 ) HTML (1 KB)  PDF (729 KB)  ( 1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