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情报:时代背景、概念内涵与功效作用
曾建勋1 , 卢春江2 , 林鑫1 , 袁伟3
1.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9 2.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 518063 3.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北京 100038
Innovation Intelligence: Historical Context, Conceptual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al Role
Zeng Jianxun1 , Lu Chunjiang2 , Lin Xin1 , Yuan Wei3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2.Shenzhen State High-tech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re, Shenzhen 518063 3.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Beijing 100038
摘要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深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科技情报中的创新情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厘清创新情报研究与实践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从时代背景、概念内涵与作用功能对创新情报展开学理分析。首先,分析了创新情报发展的时代背景,包括科研竞跑阶段的科研范式变革、大国科技博弈下“卡脖子”技术突破、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创新情报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范畴和基本特点;最后,从面向创新主体的可计算情报服务、面向创新治理的决策情报支撑、面向跟踪监测的创新前沿感知与风险防范支持、面向创新生态建设的开放情报协同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创新情报的功效作用。
关键词 :
创新情报 ,
科技情报事业 ,
科技创新
收稿日期: 2025-01-08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研究”(22ATQ006)。
作者简介 : 曾建勋,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知识组织与知识评价、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E-mail:zengjianxun2022@163.com;卢春江,男,1993年生,硕士,研究领域为科技情报分析;林鑫,男,1987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信息组织与检索;袁伟,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研究领域为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引用本文:
曾建勋, 卢春江, 林鑫, 袁伟. 创新情报:时代背景、概念内涵与功效作用[J]. 情报学报, 2025, 44(9): 1075-1082.
Zeng Jianxun, Lu Chunjiang, Lin Xin, Yuan Wei. Innovation Intelligence: Historical Context, Conceptual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al Role. 情报学报, 2025, 44(9): 1075-1082.
链接本文:
https://qbxb.istic.ac.cn/CN/10.3772/j.issn.1000-0135.2025.09.001 或 https://qbxb.istic.ac.cn/CN/Y2025/V44/I9/1075
1 赖茂生. 新时期 新使命 新定位——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建议[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7): 1-5. 2 曾建勋.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1): 1-7. 3 习近平: 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4-06-24) [2025-03-11]. https://www.ccps.gov.cn/tpxw/202406/t20240625_163160.shtml. 4 林鑫, 罗宇, 邹玲. 面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情报工作发展思考[J]. 情报科学, 2023, 41(7): 8-13. 5 胡昌平, 邱允生. 论创新活动的信息服务及其社会监督[J]. 中国软科学, 2001(6): 65-70. 6 钱虹. 面向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科技情报服务体系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11): 52-56. 7 王玮康, 杨国立.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型科技情报工作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6): 50-54, 49. 8 戴国强. 推进竞跑阶段的创新情报研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8): 771-777. 9 张昱, 曾文. 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情报分析方法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12): 14-20. 10 冯向梅, 顾方, 鲁瑛, 等. 面向技术创新的企业智能情报服务平台构建[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2(5): 14-23. 11 肖国华, 詹文青, 杨云秀, 等. 情报工程视角下四螺旋协同创新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 情报科学, 2020, 38(1): 147-152, 161. 12 陈伟, 王莉晓. 颠覆性技术弱信号识别漏斗模型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24, 68(8): 97-111. 13 马亚雪, 巴志超, 曹祯庭, 等. 科学-技术关联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调节作用[J]. 情报学报, 2024, 43(7): 839-849. 14 张硕, 李荣荣, 乔亚丽. 技术组合进化视角下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2): 133-142. 15 袁永仪, 袁勤俭. 数字资本视角下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14-123, 173. 16 施国良, 张丽丽, 张笑笑, 等. 基于专利数据的产业链视角下企业合作目标预测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8): 120-128. 17 马雨萌, 王延飞.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制定的情报感知研究[J]. 情报学报, 2023, 42(8): 883-892. 18 李晶, 杨雪, 苏秋丹, 等. 基于知识单元理论的科技成果创新性测度研究述评[J]. 现代情报, 2023, 43(8): 161-177. 19 王博, 叶茂, 王辉, 等. 面向科技创新中心的情报服务模式与实践——以武汉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23, 67(18): 92-101. 20 王卓昊, 曾文, 李芳. 产业智能情报服务系统平台建设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12): 1-8. 21 赵志耘, 张均胜, 姚长青, 等. 面向管理与决策的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J]. 情报学报, 2018, 37(8): 774-781. 22 赵志耘, 潘云涛, 苏成, 等. 颠覆性技术感知响应系统框架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12): 1245-1252. 23 王怡鸥, 李诚, 张晓静, 等. 情报工作的转型——发展情报[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3): 1-3, 43. 24 曾建勋. 开放融合环境下NSTL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考[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0, 38(6): 63-70. 25 曾建勋. 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J].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9): 100-101. 26 孙坦, 张智雄, 周力虹, 等. 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五科研范式(AI4S)变革与观察[J].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10): 4-32. 27 山东产业大脑能力中心. 产业治理[EB/OL]. [2025-03-11]. https://industrysd.cn/industry/governance. 28 耿国桐, 雷帅, 孙颖, 等. 关于科技情报研究智能化的认识与实践[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5): 1-6. 29 李东, 郝艳妮, 彭升辉, 等. 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科学基金, 2022, 36(5): 790-797.
[1]
杨金庆, 罗曼, 程秀峰, 夏立新, 马廷灿. 融合网络结构特征的学科新兴主题识别方法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5, 44(6): 645-659.
[2]
祝娜, 王芳. 信息交互视角下Twitter 用户的科技创新传播行为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340-1353.
[3]
刘琦岩. 略论面向治理目标的技术尽职调查 [J]. 情报学报, 2020, 39(11): 1133-1138.
[4]
刘志辉, 魏娟霞, 张均胜.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技创新指标自适应计算方法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 38(8): 826-837.
[5]
戴国强. 推进竞跑阶段的创新情报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 38(8): 771-777.
[6]
曾建勋. 基于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的科技情报事业发展思考 [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27-238.
[7]
赵志耘, 张均胜, 姚长青, 刘志辉. 面向管理与决策的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8, 37(8): 77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