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网络知识融合结构单元中的知识融合与价值传递机制研究
陈勇跃, 徐春萌, 徐廷梅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武汉 430200
Mechanism of Knowledge Fusion and Value Transmission in Structural Unit of Citation-Network Knowledge Fusion
Chen Yongyue, Xu Chunmeng, Xu Tingmei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430200
摘要 为了从微观角度更深入地分析引文网络中知识的融合过程和价值传递机制,以及从量化的角度发现和评估引文网络中文献的价值、作用与贡献,本文从引文网络中分解出知识收敛融合和知识扩散融合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表征和量化知识存量、知识流量、知识融合量与知识融合度,构建知识引用价值、知识流量价值和知识融合价值的分析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实验分析;通过量化数据,计算知识引用价值、知识流量价值和知识融合价值的增值率,分析文献在知识融合中产生的价值、作用和贡献;结合引用位置和论文功能结构,发现提供创新性和引证性的主要文献,以及契合度高、关联性强的被引文献和施引文献。
关键词 :
知识融合 ,
知识流量 ,
知识存量 ,
知识融合价值
收稿日期: 2024-03-20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学科科研合作中知识元融合的双循环反馈运行机制研究”(22BTQ078);武汉市科技局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专项“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纺织材料研究领域为例”(2022013988065218)。
作者简介 : 陈勇跃,男,1973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大数据分析、知识管理;徐春萌,通信作者,女,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治理与商务决策,E-mail:2761508621@qq.com;徐廷梅,女,1999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治理与商务决策;
1 汪舒, 韩毅. 多指标融合的引文网络仿真及领域知识扩散影响因素识别——以知识管理领域为例[J]. 图书与情报, 2022(5): 41-50. 2 赵蓉英, 魏绪秋. 引文视角下的作者知识融合能力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1): 53-58. 3 李正风, 梁永霞. 引文动机的生态学解释[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4): 487-494. 4 梁爽, 刘小平, 柴文越. 主题-引文融合视角下重要主题发现及知识流动路径研究[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4, 8(2): 99-113. 5 冯兆奎, 郭彬. 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12): 93-100. 6 商宪丽. 基于主题引用网络的交叉学科知识传播研究——以数字图书馆为例[J]. 情报科学, 2018, 36(8): 53-59, 66. 7 曾德明, 于英杰, 文金艳, 等. 基于Web of Science分类的学科交叉融合演化特征分析[J]. 情报学报, 2020, 39(8): 872-884. 8 叶佳鑫, 熊回香, 陈勇跃. 知识流动视角下的跨学科知识分类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56-165. 9 王仪雯, 谭春辉, 龚丽华.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知识融合量化分析[J]. 情报科学, 2024, 42(6): 164-175. 10 韩毅, 伍玉, 申东阳, 等. 中文科研论文未被引探索Ⅲ: 科学交流相关性情境下的竞争-选择机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4): 21-27. 11 鲁云蒙, 刘铁忠. 基于知识关联性的科研合作网络隐性知识扩散模型研究: 以重大科技工程为例[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1, 5(9): 10-20. 12 胡泽文, 崔静静. 中美英被引和未被引作者科研合作社区结构特征及差异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2): 49-62. 13 周志刚, 窦路遥, 李毅. 专利视域下融合协同过滤与链路预测的企业潜在合作关系预测研究[J]. 情报杂志, 2023, 42(12): 144-152. 14 方思越, 陈芳, 王学昭. 基于专利文献的产学研潜在合作关系发现研究[J]. 情报学报, 2023, 42(1): 10-18. 15 Small H. Co-citation context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e of paradigms[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1980, 36(3): 183-196. 16 Ding Y, Liu X Z, Guo C, et al. The distribution of references across texts: some implications for cit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3, 7(3): 583-592. 17 Bornmann L, Daniel H D. Functional use of frequently and infrequently cited articles in citing publications: a content analysis of citations to articles with low and high citation counts[J]. European Science Editing, 2008, 34(2): 35-38. 18 Ding Y, Zhang G, Chambers T, et al. Content-based citation analysi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it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65(9): 1820-1833. 19 Cano V. Citation behavior: classification, utility, and loc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1989, 40(4): 284-290. 20 Fr?sig R E. Citatio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gen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xtual location of citations[D]. Copenhagen: Royal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21 Herlach G. Can 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from citation indexes be simplified? Multiple mention of a reference a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nk between cited and citing articl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1978, 29(6): 308-310. 22 Teufel S, Siddharthan A, Tidhar D.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func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troudsburg: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06: 103-110. 23 孔月, 李秀霞. 基于引文邻近位置的作者共被引分析[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9, 9(4): 37-44. 24 崔红. 我国科技人员引文动机聚类分析[J]. 情报杂志, 1998, 17(2): 68-70. 25 陈晓丽. 引文评价中的引文方式与力度因素[J]. 图书馆, 2000(6): 43-45. 26 索传军, 张博, 贾冰怡, 等. 基于语篇结构功能理论视角的引文特征与功能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3): 189-199. 27 刘丽帆, 张恒, 章成志. 基于学术文献引文内容的跨学科知识流动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6): 24-31, 47. 28 张琳, 刘冬东, 吕琦, 等. 论文学科交叉测度研究: 从全部引文到章节引文[J]. 情报学报, 2020, 39(5): 492-499. 29 李泽中, 齐晨旭, 戎佳. 多源知识融合的企业知识服务模型构建研究[J]. 情报科学, 2022, 40(12): 56-62. 30 党洪莉. 知识科学视角下我国知识融合研究现状解析[J]. 情报杂志, 2015, 34(8): 158-162. 31 王海栋, 郑骁庆, 张红俊. 基于置信度理论的网络知识融合系统和应用[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1, 20(1): 1-6. 32 鲁慧民, 冯博琴, 李旭. 面向多源知识融合的扩展主题图相似性算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0, 44(2): 20-24. 33 成琼文, 赵艺璇. 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融合的组态路径研究[J]. 科研管理, 2023, 44(7): 41-49. 34 贺超城, 吴江, 刘福珍, 等. 基于地理科研主导网络的关键节点识别研究——以药学领域为例[J]. 情报学报, 2021, 40(12): 1312-1324. 35 夏红玉, 胡潜, 王忠义. 基于引文重要性的知识流动主路径分析[J]. 情报学报, 2022, 41(5): 451-462. 36 张艺蔓, 马秀峰, 程结晶. 融合引文内容和全文本引文分析的知识流动研究[J]. 情报杂志, 2015, 34(11): 50-54, 49. 37 侯剑华, 王仲禹. 研究主题的知识流动测度及其实证分析——以H指数研究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10): 87-93. 38 陈武. 知识传播机理的物理学视角探讨——从知识势差的角度来解释知识流动[J]. 科技和产业, 2010, 10(1): 110-113. 39 毕崇武, 叶光辉, 彭泽, 等. 引文内容视角下的引文网络知识流动效应研究[J]. 情报科学, 2022, 40(2): 49-58. 40 叶光辉, 彭泽, 毕崇武, 等. 引文内容视角下的引文网络知识流量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12): 11-18. 41 Bornmann L, Daniel H D. What do citation counts measure? A review of studies on citing behavior[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08, 64(1): 45-80. 42 梁永霞, 刘则渊, 杨中楷. 引文分析学的知识流动理论探析[J]. 科学学研究, 2010, 28(5): 668-674. 43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4 王倩, 曾金, 刘家伟, 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术文本段落结构功能识别研究[J]. 情报科学, 2020, 38(3): 64-69. 45 毕崇武, 彭泽, 沈雪莹, 等. 知识扩散视域下知识单元的学术价值计量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5): 75-83. 46 李长玲. 知识存量及其测度[J]. 情报杂志, 2004, 23(7): 65-66. 47 黄月, 张昕. 基于主题词和LDA模型的知识结构识别研究[J]. 现代情报, 2022, 42(3): 48-56. 48 祝清松, 冷伏海. 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高被引论文主题识别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1): 39-49. 49 毕崇武, 叶光辉, 夏立新. 引文内容分析视角下图书情报领域知识计量研究刍议[J]. 图书情报工作, 2021, 65(21): 97-107. 50 杨志锋, 邹珊刚. 知识资源、知识存量和知识流量: 概念、特征和测度[J]. 科研管理, 2000, 21(4): 105-111. 51 姜春林, 刘则渊, 姜照华. 知识群的知识流量计量及其动力学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2): 82-85. 52 莫雪盈, 卢龙. 引文视角下知识融合与论文社会影响力关系研究[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6): 133-141. 53 彭国超, 孔泳欣, 王玉文. 多维指标融合的主题突变检测研究[J]. 情报学报, 2022, 41(6): 584-593. 54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概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 50. 55 Kendall M G. A new measure of rank correlation[J]. Biometrika, 1938, 30(1/2): 81-93.
[1]
孔嘉, 邓三鸿, 张佳锐, 康乐乐, 吴杰.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融合:“科学—技术”二元知识对专利影响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2, 41(11): 1161-1173.
[2]
陆泉, 刘婷, 张良韬, 陈静. 面向知识发现的模糊本体融合与推理模型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4): 333-344.
[3]
楼雯, 王慧, 鞠源. 基于二值相似度计算的异构本体融合方法 [J]. 情报学报, 2019, 38(6): 6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