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情报工作宗旨为导向的科技情报工作模型重构研究
刘明月1,2 , 杨建林1,2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2.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ce Work Model of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cal Security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Liu Mingyue1,2 , Yang Jianlin1,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2.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Data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Service, Nanjing 210023
摘要 新时代下,科技情报工作既应注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安全问题,又要关切科技安全维护过程中的科技发展问题,协同探讨科技安全问题与科技发展问题。为此,本研究在明晰科技安全情报工作与科技发展情报工作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协同科技安全与科技发展的情报工作模型。该模型将发展思维融入科技安全保障中,将安全维护意识注入科技发展过程中,在资源协同、技术协同与任务导向协同的协同工作流下,实现科技安全情报与科技发展情报的相互协同,为识别科技安全态势下的科技发展机遇、感知科技发展态势下的科技安全风险提供情报支撑。该模型最终将服务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科技战略决策制定,以期推动科技情报工作真正服务于国家科技战略需求。
关键词 :
科技安全 ,
科技发展 ,
协同 ,
情报工作模型
收稿日期: 2021-11-18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统筹科技发展和科技安全的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2ATQ007)。
作者简介 : 刘明月,女,1996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能化信息处理;杨建林,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情报学基础理论、智能化信息处理、信息检索、学术评价,E-mail:yangjl@nju.edu.cn;
1 梁继文, 杨建林. 关于中国情报学教育长效发展的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12): 1-9. 2 李大光. 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8): 6-19. 3 马维野. 科技安全: 定义、内涵和外延[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1999(2): 13-17. 4 曾文, 李辉, 李享, 等. 服务于国家科技安全的科技情报研究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6): 34-38. 5 林聪榕, 李自力. 关于科技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12): 68-70. 6 孙德梅, 吴丰, 陈伟. 我国科技安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2): 107-114. 7 胡雅萍, 刘千里, 潘彬彬. 维护科技安全的情报预测研究[J]. 情报杂志, 2014, 33(9): 8-12, 7. 8 刘宗毅, 谢珊珊, 莫中秋, 等. 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新时代国防科技情报转型发展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4): 1-7. 9 张家年, 马费成. 科技安全的分析模型及其核心要素表征[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5): 32-40. 10 张家年, 马费成. 国家科技安全情报体系及建设[J]. 情报学报, 2016, 35(5): 483-491. 11 陈美华, 陈峰. 维护科技安全的情报感知路径探析[J]. 情报科学, 2019, 37(5): 137-141. 12 陈劲, 朱子钦, 季与点, 等. 底线式科技安全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0, 38(8): 1345-1357. 13 李辉, 曾文, 刘彦君, 等. 面向科技安全的科技情报监测与分析系统构建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6): 98-104. 14 侯勤.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体系[EB/OL]. (2018-07-27) [2021-11-07]. https://www.sohu.com/a/243638858_635792. 15 张家年, 马费成. 美国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结构及运作的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 38(7): 7-14. 16 魏晨, 王健美, 王冰琪, 等.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科技情报工作重点探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11): 34-39. 17 王怡鸥, 李诚, 张晓静, 等. 情报工作的转型——发展情报[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3): 1-3, 43. 18 刘琦岩, 曾文, 车尧. 面向重点领域科技前沿识别的情报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学报, 2020, 39(4): 345-356. 19 刘自强, 王效岳, 白如江. 多维度视角下学科主题演化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以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为例[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 42(6): 67-84. 20 Park I, Lee K, Yoon B. Exploring promising research frontiers based on knowledge maps in the solar cell technology field[J]. Sustainability, 2015, 7(10): 13660-13689. 21 罗瑞, 许海云, 董坤. 领域前沿识别方法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23): 119-131. 22 Galison P. Refections on Image and logic: a material culture of microphysics[J].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1999, 7(2): 255-284. 23 许海云, 刘亚辉, 罗瑞. 突破性科学创新早期识别研究综述[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4): 198-205. 24 Schoenmakers W, Duysters G. The technological origins of radical inventions[J]. Research Policy, 2010, 39(8): 1051-1059. 25 Fleming L. Recombinant uncertainty in technological search[J]. Management Science, 2001, 47(1): 117-132. 26 尹熙成, 朱恒民, 魏静, 等. 在线社交网络中具有传播价值的弱关系识别研究[J]. 情报杂志, 2016, 35(3): 125-130, 147. 27 王莉亚. 基于关键词突变的主题突变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 36(11): 45-48. 28 隗玲, 许海云, 郭婷, 等. 基于弱共现和突发监测的情报学学科研究主题及交叉性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 59(21): 105-114. 29 黄秉杰, 赵洁, 刘小丽. 基于信息熵评价法的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新探[J]. 统计与决策, 2017(11): 34-37. 30 Porter A L, Jin X Y, Gilmour J E, et al.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nalysis: integrating technology monitoring, forecasting, and assessment with strategic planning[J]. SRA Journal, 1994, 26(2): 21-31. 31 旷景明, 胡奕, 李蓓, 等. 基于生成式拓扑映射的专利空白挖掘技术[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 38(12): 133-136, 142. 32 Lee C Y, Kang B, Shin J. Novelty-focused patent mapping for technology opportunity analysi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5, 90: 355-365. 33 Yoon J, Kim K. Detecting signals of new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using semantic patent analysis and outlier detection[J]. Scientometrics, 2012, 90(2): 445-461. 34 Kim B, Gazzola G, Yang J, et al. Two-phase edge outlier detection method for technology opportunity discovery[J]. Scientometrics, 2017, 113(1): 1-16. 35 郭俊芳, 汪雪锋, 李乾瑞, 等. 一种新型的技术形态识别方法——基于SAO语义挖掘方法[J]. 科学学研究, 2016, 34(1): 13-21. 36 Wang X F, Ma P P, Huang Y, et al. Combining SAO semantic analysis and morphology analysis to identify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J]. Scientometrics, 2017, 111(1): 3-24. 37 Getoor L, Diehl C P. Link mining: a survey[J]. ACM SIGKDD Explorations Newsletter, 2005, 7(2): 3-12. 38 翟东升, 刘鹤, 张杰, 等. 一种基于链路预测的技术机会挖掘方法[J]. 情报学报, 2016, 35(10): 1090-1100. 39 连燕华, 马维野. 科技安全: 国家安全的新概念[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8, 19(11): 20-22. 40 吴晨生. 关于未来情报工作的思考和战略判断[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12): 1-3, 74. 41 王延飞, 陈美华, 赵柯然. 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7): 679-686. 42 赵柯然, 王延飞. 信息迷雾的情报感知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3): 1-5, 12. 43 吴辰, 杨起全, 高昌林. 世界科技竞争力态势与我国的科技发展[J]. 前线, 2004(3): 23-25. 44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45 高科技发展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EB/OL]. (2021-02-19) [2021-07-10]. http://www.guayunfan.com/lilun/61383.html. 46 韩玮, 许静斯, 刘国佳, 等. 情报流程视角下智库应急情报能力及服务模式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8): 14-21. 47 胡雅萍, 李骁. 反情报思维在维护国家科技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37(7): 1-4, 10. 48 万劲波. 技术预见: 科学技术战略规划和科技政策的制定[J]. 中国软科学, 2002(5): 62-66. 49 冯昭奎. 科技革命发生了几次——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论述[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2): 4-24, 155-156. 50 吴集, 沈雪石, 赵海洋, 等.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与抢占新“三大革命”战略制高点[J]. 国防科技, 2015, 36(3): 23-26, 58. 51 杨东昌. 试论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系统构成要素[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4): 324. 52 马维野. 科技安全和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J]. 中国软科学, 2003(4): 94-99. 53 孙智信, 李自力, 沈国际, 等. 中国科技安全问题的历史考察[J]. 国防科技, 2015, 36(6): 98-107.
[1]
郑荣, 高志豪, 魏明珠, 孙艳飞. 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政府数据协同治理平台框架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2, 41(10): 1071-1084.
[2]
郭骅, 蒋勋, 许瑞, 侯柏屹, 张健东. 协同视角下的跨域突发事件应急情报组织模式 [J]. 情报学报, 2021, 40(7): 697-713.
[3]
张海涛, 刘伟利, 任亮, 刘嫣. 开放式创新社区的用户知识协同交互机理及其可视化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5): 523-533.
[4]
唐洪婷, 李志宏, 张沙清. 融合知识特征与协同属性的创新用户群发现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5): 534-546.
[5]
张海涛, 任亮, 刘伟利, 周红磊. 基于超网络的用户知识协同创新研究——以开放式创新社区“花粉俱乐部”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1, 40(4): 402-413.
[6]
王晰巍, 李玥琪, 刘婷艳, 张柳. 新冠肺炎疫情微博用户情感与主题挖掘的协同模型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3): 223-233.
[7]
肖国华, 贺德方, 张娴, 许海云, 韩晔. 基于互信息的四螺旋模型创新协同度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1): 1-10.
[8]
易明, 冯翠翠, 莫富传, 邓卫华. 基于群体智慧理论的协同标注信息行为机理研究——以豆瓣电影标签数据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1, 40(1): 101-114.
[9]
查先进, 黄程松, 严亚兰, 郭佳. 国外认知负荷理论应用研究进展 [J]. 情报学报, 2020, 39(5): 547-556.
[10]
胡漠, 马捷, 张云开, 武博. 我国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识别与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0, 39(1): 47-56.
[11]
杨辰, 刘婷婷, 刘雷, 牛奔, 孙见山. 融合语义和社交特征的电子文献资源推荐方法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 38(6): 632-640.
[12]
余以胜, 韦锐, 刘鑫艳. 可解释的实时图书信息推荐模型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 38(2): 209-216.
[13]
李品, 杨建林, 杨国立. 作为科技发展先行者的情报体系理论框架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9, 38(2): 111-120.
[14]
朱晓峰, 张卫, 张琳. 基于种群密度的微政务信息公开共生演化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8, 37(8): 822-835.
[15]
裘江南, 张美慧, 杨畅. 在线知识社区中的社会系统与知识系统协同序化模型 [J]. 情报学报, 2018, 37(7): 72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