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科研动向监测的前沿技术识别体系
赵新月, 赵筱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Research on Front Technology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rends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Zhao Xinyue, Zhao Xiaoyu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摘要 前沿技术是指高技术领域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对其进行及时地预判、识别有助于尽早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并做出布局。本文通过分析人与技术的关系,从“人”这一视角出发,遴选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对其科研动向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来识别前沿技术,以提高前沿技术识别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探索前沿技术识别领域研究的新途径。
关键词 :
高层次创新人才 ,
前沿技术 ,
技术识别 ,
科研动向
收稿日期: 2021-10-11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颠覆性技术感知响应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2019YFA070720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新研究基金面上项目“颠覆性技术科研团队发现研究”(MS2021-08),“国外颠覆性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机制研究”(MS2021-10)。
作者简介 : 赵新月,女,1995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计量与评价、人才评价;赵筱媛,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颠覆性创新研究、竞争情报与竞争战略、公共管理与科技政策,E-mail:zhaoxy@istic.ac.c;
1 李金华. 中国建设制造强国进程中前沿技术的发展现实与路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 59(2): 5-19, 219. 2 Arthur W B. The structure of invention[J]. Research Policy, 2007, 36(2): 274-287. 3 McGinn R 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97-498. 4 陈士俊. 广义技术的定义、本质及表现形态[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89, 6(2): 51-55. 5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下)[M]. 孙周兴, 选编. 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 1996. 6 张媛媛. 科技的人本意蕴——马克思人与科技关系思想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3. 7 邹倩倩. 马克思人与技术互动关系思想研究[D]. 锦州: 辽宁工业大学, 2019. 8 刘洪德, 王路璐.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涵义及特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1): 170-173. 9 张凤华, 张体勤, 姜道奎.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及需求分析[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2, 33(1): 12-14. 10 黄多能.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的激励政策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 2014. 11 刘勇军. 长沙市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07. 12 朱志成, 乐国林. 我国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与管理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9): 142-146. 13 张瑾, 伊振中, 张体勤. 高层次创新人才概念的界定: 基于文献综述和聚类分析方法[J]. 东岳论丛, 2011, 32(10): 165-169. 14 范雪曼. 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政策评估[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8. 15 张倩.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界定与识别[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11): 149-151. 16 李燕萍, 吴绍棠, 夏义堃.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概念、意义与建设对策[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 24(1): 77-80, 109. 17 徐爱萍, 高爽.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特征及成长规律[J]. 价值工程, 2012, 31(19): 262-263. 18 赵伟, 林芬芬, 彭洁, 等. 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24): 131-135. 19 陈佳琪, 赵筱媛. 基于多源数据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判别研究——以基因组学领域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23): 109-114. 20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1): 1-14. 21 刘小强, 蒋喜锋. 知识转型、“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评价改革——从近年来高校网络科研成果认定说起[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6): 59-64. 22 陈肖夏, 王晶. 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绩效系统评价[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 30(3): 313-316. 23 丁向阳. 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 中国科技奖励, 1995(4): 22-24. 24 连燕华, 郑奕荣, 孟宪棠, 等. 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4, 24(4): 6-9, 14. 25 游士兵, 吴圣涛, 龙欢.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概况及其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2(2):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