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情报学发展与创新——基于情报交流理论的视角
丁波涛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上海 200235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Ding Botao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200235
摘要 本文对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科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首先,本文基于情报交流理论,回顾了情报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大科学时代、大信息时代、大知识时代、大数据时代和大智能时代;其次;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环境下情报交流理论的演进,包括交流主体虚拟化、交流内容智能化和交流过程非意识化;第三,本文从新情报观、新过程观和新方法论三个维度,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科的发展;最后,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情报工作的影响,包括情报分析的回归、情报工程化和开源情报的重要性提升。本文对情报交流理论、情报学科体系和情报工作的分析,既有助于对新技术环境中情报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也可以为情报系统和情报服务的智能化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
人工智能 ,
情报学 ,
情报工作 ,
基础理论
收稿日期: 2019-05-27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的信息资源支撑及开发策略研究”(16BTQ056)。
作者简介 : 丁波涛,男,1977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智慧社会,E-mail: dbt@sass.org.c;
1 陈文勇. 情报学理论思维与情报学研究变革[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33(7): 14-17. 2 吕斌, 李国秋. 情报学的困境和前景[J]. 情报学报, 2007, 26(1): 20-28. 3 陈晓. 谷歌: 人工智能引领未来[J]. 互联网天地, 2017(1): 38-41. 4 李阳,孙建军. 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本土演进: 理论命题与话语建构[J]. 情报学报, 2018, 37(6): 631-641. 5 邹志仁. 关于情报学科的思考[J].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3, 11(6): 59-60. 6 米哈依洛夫. 科学交流与情报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0: 15. 7 秦鸿霞. 信息交流模式述评[J]. 情报杂志, 2007, 26(11): 80-82, 86. 8 严怡民, 阎学山. 理论情报学结构与内容初探[J]. 情报科学, 1984, 2(1): 1-10. 9 邹志仁. 情报交流模式新探[J]. 情报科学, 1994, 12(4): 34-37,80. 10 孙华. 论大科学时代的大学科研图景[J]. 当代教育科学, 2010(1): 59-62. 11 马费成, 宋恩梅. 信息管理学基础[M]. 2版.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38. 12 任萍萍. 人工智能将在三大领域替代人类[EB/OL]. (2016-12-29) [2018-04-05].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12-29/doc-ifxzczsu5954634.shtml. 13 钟义信. 全信息理论: 定义与测度[J]. 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1, 14(3): 1-14. 14 毕宏音. 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影响新态势及其应对[J]. 重庆社会科学, 2017(12): 50-58. 15 简?梵?迪克. 网络社会: 新媒体的社会层面[M]. 2版. 蔡静, 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218. 16 马费成. 情报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沿课题[J]. 图书情报知识, 2013(2): 4-12. 17 梁战平, 梁建. 新世纪情报学学科发展趋势探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 28(3): 225-229. 18 孙建军, 李阳. 论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智慧”发展的几个问题[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9, 9(1): 4-8. 19 丰成君. 论信息交流(二)[J]. 情报科学, 1989, 7(4): 1-10,43. 20 成素梅. 人工智能的几个认识论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4): 21-25. 21 王知津, 李新华. 论信息网络化对传统情报交流模式的影响[J]. 图书情报工作, 1999, 43(1): 8-10,24. 22 黄水清, 王超.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概念、类别与特点[J]. 图书馆杂志, 2004, 23(6): 8-11. 23 王琳. 情报学研究范式与主流理论的演化历程(1987—2017)[J]. 情报学报, 2018, 37(9): 956-970. 24 巴志超, 李纲, 谢新洲. 网络环境下非正式社会信息交流过程的理论思考[J]. 图书情报知识, 2018(2): 86-94. 25 王琳. 网络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的栈理论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04(1): 19-21. 26 钟义信. 全信息理论: 定义与测度[J]. 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1, 14(3): 1-14. 27 化柏林, 李广建. 从多维视角看数据时代的智慧情报[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 39(2): 5-9. 28 巴志超, 李纲, 周利琴, 等. 数据科学及其对情报学变革的影响[J]. 情报学报, 2018, 37(7): 653-667. 29 卡尔?波普尔. 客观知识: 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 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23. 30 周美伦. 数字化视野中的三个世界理论[D]. 上海: 东华大学, 2007: 55. 31 王飞跃. 从激光到激活: 钱学森的情报理念与平行情报体系[J]. 自动化学报, 2015, 41(6): 1053-1061. 32 王飞跃. 指控5.0: 平行时代的智能指挥与控制体系[J]. 指挥与控制学报, 2015, 1(1): 107-120. 33 李国秋, 桑培铭. 情报过程——情报职业的核心: 问题域及方法论——基于组织招聘网页信息挖掘的分析之二[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53(4): 24-28. 34 化柏林, 李广建. 面向情报流程的情报方法体系构建[J]. 情报学报, 2016, 35(2): 177-188. 35 刘晶. 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18. 36 高峰. 面向过程的动态决策方法与应用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5. 37 岳剑波. 情报学的学科地位问题[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0, 23(1): 5-7,38. 38 彭知辉. 数据: 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的研究对象[J]. 情报学报, 2017, 36(2): 123-131. 39 刘永君, 栗琳. 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的危机及对策[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12): 6-11. 40 夏立新, 陈燕方. 大数据时代情报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 情报学报, 2016, 35(1): 12-20. 41 Anderson C. The end of theory: the data deluge makes the scientific method obsolete[J]. Weried Magazine, 2008, 16(7): 16-17. 42 臧其事. 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发现[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3 肖勇. 论基于“三大研究范式”之上的当代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与学科群体系构建[J]. 情报学报, 2017, 36(9): 894-907. 44 刘浏, 王东波, 黄水清. 机器学习视角的人工智能研究回顾及对图书情报学的影响[J]. 图书与情报, 2017(6): 84-95. 45 钱宁, 李晓文. 人工智能在美军情报分析和指挥决策领域的应用[EB/OL]. (2018-08-15) [2019-05-01]. https://www.sohu.com/a/247280409_465915. 46 郑刚. 反情报工作中的监测、分析与追查方法[J]. 竞争情报, 2007, 3(4): 14-22. 47 包昌火, 刘彦君, 张婧, 等. 中国情报学论纲[J]. 情报杂志, 2018, 37(1): 1-8. 48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回归[J]. 情报学报, 2017, 36(4): 331-337. 49 唐晓波, 李新星. 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识服务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13): 26-31. 50 李阳, 李纲, 张家年. 工程化思维下的智库情报机能研究[J]. 情报杂志, 2016, 35(3): 36-41,48. 51 张家年, 马费成. 立足情报服务借力工程思维: 大数据时代情报工程学的理论构建[J]. 情报学报, 2016, 35(1): 4-11. 52 李荣, 李辉, 吴雨蓉, 等. 面向战略情报研究的协同情报服务体系构建——基于科技前沿跟踪与预测实践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3): 16-19. 53 贺德方. 工程化思维下的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情报工程学探析[J]. 情报学报, 2014, 33(12): 1236-1241. 54 李品, 杨建林.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情报学科发展道路探究[J]. 情报学报, 2019, 38(3): 239-248. 55 潘云涛, 田瑞强. 工程化视角下的情报服务——国外情报工程实践的典型案例研究[J]. 情报学报, 2014(12): 1242-1254. 56 李天阳, 王新. 情报研究质量控制——从兰德公司高质量情报研究规范谈起[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12): 126-128. 57 黄长著. 对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8, 8(1): 4-8. 58 CIA. INTellingence: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EB/OL]. [2019-03-16]. https://www.cia.gov/news-information/featured-story-archive/ 2010-featured-story-archive/open-source-intelligence.html. 59 Market Research Future.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market research report-global forecast to 2023[EB/OL]. [2019-02-12]. https://www.marketresearchfuture.com/reports/open-source-intelligence-market-4545.
[1]
陈悦, 宋凯, 刘安蓉, 曹晓阳.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数据集构建新策略 [J]. 情报学报, 2021, 40(3): 286-296.
[2]
杨国立.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1, 40(1): 30-42.
[3]
王昊, 邓三鸿, 苏新宁, 官琴.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报学理论及方法术语识别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8): 817-828.
[4]
曹嘉君, 王曰芬, 陈盛之, 邹本涛. 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研究领域内学科间分布状态与演化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5): 459-468.
[5]
曹文振, 赖纪瑶, 王延飞. 人工智能时代情报学发展走向之辨——对本体论、感知论、方法论、服务论的再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0, 39(5): 557-564.
[6]
周文博. 活动理论及其在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应用 [J]. 情报学报, 2020, 39(3): 274-283.
[7]
杨建林. 情报学哲学基础的再认识 [J]. 情报学报, 2020, 39(3): 317-329.
[8]
杨建林. 关于重构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的思考 [J]. 情报学报, 2020, 39(2): 125-134.
[9]
丁晓蔚, 苏新宁. 金融情报学:情报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J]. 情报学报, 2020, 39(2): 158-170.
[10]
苏新宁. 新时代情报学教育的使命与定位 [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45-1252.
[11]
沈思, 左明聪, 王东波, 纪有书, 刘浏, 谢靖. 基于课表知识抽取的情报学课程设置启示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53-1263.
[12]
刘浏, 王东波, 沈思, 谢靖, 陈昱成.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64-1271.
[13]
谢靖, 王东波, 刘浏, 沈思. 当前我国情报学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0, 39(12): 1272-1282.
[14]
王筱纶, 赵宇翔, 王曰芬. 倾向得分匹配法:促进数据科学视角下情报学研究的因果推断 [J]. 情报学报, 2020, 39(11): 1191-1203.
[15]
陈芬, 苏新宁. 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考 [J]. 情报学报, 2019, 38(9): 98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