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
李纲1,2 , 孙杰1,2 , 毛进1,2
1.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 430072 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formation Empowerment f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urity
Li Gang1,2 , Sun Jie1,2 , Mao Jin1,2
1.Center for Studi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摘要 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国家科技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战略基石。本研究以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为核心命题,系统探讨情报在国家科技安全领域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与实践路径。首先,在把握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阐释国家科技安全的概念、特征及其风险挑战,指出情报赋能在风险防控与战略竞争中的理论内涵;其次,构建“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information empowerment f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urity,IE-NSTS)的逻辑框架,从功能模块、赋能机制、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基于动态科技安全知识图谱、多模态知识表征与推理等数据与知识融合驱动的智能情报方法体系;最后,从风险体系与预警机制、态势感知与风险画像、风险研判与应对策略、博弈推演与竞争战略四个层次,提出情报赋能国家科技安全实现路径,激发和使能情报在国家科技安全领域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以情报赋能我国科技领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关键词 :
国家科技安全 ,
情报赋能 ,
安全风险 ,
科技领域 ,
国家竞争
收稿日期: 2024-10-24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情报学视角下的科技安全领域国家竞争研究”(23&ZD222)。
作者简介 : 李纲,男,196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情报,E-mail:imiswhu@aliyun.com;孙杰,男,1995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安全、情报分析;毛进,男,1988年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组织、大数据分析;
1 周长峰, 董晓辉.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J]. 红旗文稿, 2023(23): 35-38. 2 钟声. 美方构筑“小院高墙”终将作茧自缚[N]. 人民日报, 2024-01-10(3). 3 张蛟龙. 加快构建国家科技安全治理体系[EB/OL]. (2024-05-09) [2024-06-23]. https://www.cssn.cn/gjaqx/202405/t20240509_5750259.shtml. 4 阴和俊. 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奋力建设科技强国[J]. 求是, 2025(7): 18-24. 5 王强.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注点[J]. 学习时报, 2022-11-11(2). 6 赵志耘. “十四五”科技情报创新的思考[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1, 11(6): 4-9. 7 刘明月, 杨建林. 以科技情报工作宗旨为导向的科技情报工作模型重构研究[J]. 情报学报, 2023, 42(1): 113-126. 8 李纲, 刘学太, 巴志超. 三元世界理论再认知及其与国家安全情报空间[J]. 图书与情报, 2022(1): 14-23. 9 李纲, 王施运, 毛进, 等. 面向态势感知的国家安全事件图谱构建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11): 1164-1175. 10 巴志超, 李纲, 安璐, 等. 国家安全大数据综合信息集成: 应用架构与实现路径[J]. 中国软科学, 2018(7): 9-20. 11 傅晋华. 科技安全概念演化、问题辨析与体系构建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4, 42(9): 1824-1832, 1876. 12 连燕华, 马维野, 王玉民. 科技安全的定义与概念[J]. 科技管理研究, 2000(2): 3-6. 13 张家年, 马费成. 国家科技安全情报体系及建设[J]. 情报学报, 2016, 35(5): 483-491. 14 游光荣, 张斌, 张守明, 等. 国家科技安全: 概念、特征、形成机理与评估框架初探[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9, 33(2): 5-10. 15 刘鑫, 李雪, 陈凯华. 国家科技安全: 风险解构、系统韧性与实现路径[J]. 科学学研究, 2025, 43(1): 14-25. 16 马维野. 科技安全和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J]. 中国软科学, 2003(4): 94-99. 17 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68(2): 73-93. 18 Buzan B, W?ver O. 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2-33. 19 Dunn Cavelty M. Cybersecurity research mee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J]. Politics and Governance, 2018, 6(2): 22-30. 20 曾文, 李辉, 李享, 等. 服务于国家科技安全的科技情报研究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6): 34-38. 21 车尧. 乌克兰危机中国家科技安全的情报解析[J]. 情报杂志, 2023, 42(9): 13-18. 22 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11: 4-9. 23 吴超. 安全属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5): 1-8. 24 陈美华, 王延飞. 面向国家科技竞争战略的情报赋能研究——以应对美国涉华科技竞争战略为例[J].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2): 73-82. 25 Rappaport J. Studies in empowerment: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J]. Prevention in Human Services, 1984, 3(2/3): 1-7. 26 Spreitzer G M.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 the workplace: 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5): 1442-1465. 27 王延飞, 陈美华, 赵柯然. 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J]. 情报学报, 2021, 40(7): 679-686. 28 Beck U. From industrial society to the risk society: questions of survival, social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enlightenment[J].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1992, 9(1): 97-123. 29 赵世军, 董晓辉. 新时代我国科技安全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 科学管理研究, 2021, 39(3): 27-32. 30 郭秋怡, 游光荣. 深刻认识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互动关系建立科技安全监测预警体系[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4): 553-561. 31 王伟, 杨建林, 梁继文. 融合情报思维的科技发展态势感知模式研究[J]. 情报学报, 2023, 42(3): 268-278. 32 蒲志强, 易建强, 刘振, 等. 知识和数据协同驱动的群体智能决策方法研究综述[J]. 自动化学报, 2022, 48(3): 627-643. 33 Kokar M M, Tomasik J A, Weyman J. Formalizing classes of information fusion systems[J]. Information Fusion, 2004, 5(3): 189-202. 34 Endsley M R. Toward a theory of situation awareness in dynamic systems[J]. Human Factors, 1995, 37(1): 32-64.
[1]
刘金亚, 王馨悦, 孟高慧, 李雨佳, 彭晗琦, 宋筱璇, 刘畅, 王延飞. 信息行为研究的情报赋能探索解析 [J]. 情报学报, 2023, 42(10): 1213-1223.
[2]
任晓亚, 张志强. 主要科技领域国际权威奖项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J]. 情报学报, 2019, 38(9): 88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