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跨地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模型及仿真分析
叶光辉, 魏锦钰, 谭启韬, 夏立新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9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Knowledge Exchange through Cross-Reg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
Ye Guanghui, Wei Jinyu, Tan Qitao, Xia Lix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摘要 跨地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对推动科研创新、促进价值创造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知识交流过程复杂,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面刻画。本文刻画了跨地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中的主体特征,借鉴元胞自动机理论构建跨地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仿真模型,并根据知识交流特点将其分为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三个阶段,并从平均知识水平、知识均衡度和知识转移速度三个维度对不同因素下的仿真结果进行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理距离对跨地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的阻碍作用随时间的演变逐渐减弱,知识交流能力是提高知识交流效率的关键,知识创新是促进科研协作知识交流持续进行的不竭动力。本文通过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跨地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的效果,探讨知识在主体间转移的过程及特性,揭示了知识交流的内在机制,对解决跨地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研究中主体空间差异大、交流周期长、交互规则复杂等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跨地域 ,
科研协作 ,
知识交流 ,
仿真 ,
知识创新
收稿日期: 2022-03-17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重构研究”(19ZDA345)。
作者简介 : 叶光辉,男,1986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信息融合,E-mail:3879-4081@163.com;魏锦钰,女,1998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跨地域科研协作分析;谭启韬,男,2002年生,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知识交流;夏立新,男,196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与检索;
引用本文:
叶光辉, 魏锦钰, 谭启韬, 夏立新.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跨地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模型及仿真分析[J]. 情报学报, 2023, 42(6): 681-689.
Ye Guanghui, Wei Jinyu, Tan Qitao, Xia Lix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Knowledge Exchange through Cross-Reg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 情报学报, 2023, 42(6): 681-689.
链接本文:
https://qbxb.istic.ac.cn/CN/10.3772/j.issn.1000-0135.2023.06.004 或 https://qbxb.istic.ac.cn/CN/Y2023/V42/I6/681
1 王福生, 杨洪勇. 作者科研合作网络模型与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10): 68-71. 2 邱均平, 马凤. 微观层次的引用与合作之间关系的研究——以三位中国图书情报学核心作者为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 34(10): 43-47. 3 董坤, 许海云, 崔斌. 知识流动研究述评[J]. 情报学报, 2020, 39(10): 1120-1132. 4 杨湘浩, 段哲哲, 王筱莉. 考虑遗忘机制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SIR模型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9, 27(7): 195-202. 5 邱均平, 瞿辉. 我国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研究——以“生物多样性”研究为例[J]. 图书情报知识, 2011(6): 5-11. 6 Newman M E J.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 I.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fundamental results[J]. Physical Review E, 2001, 64: 016131. 7 Price D.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5. 8 Merton R K. The ambivalence of scientists[J]. Bulletin of 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1963, 112: 77-97. 9 金中坤, 王卿. 模块化组织间隐性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 2010, 29(9): 136-140. 10 陈伟, 周文, 郎益夫, 等. 基于合著网络和被引网络的科研合作网络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37(10): 54-59. 11 刘芳芳, 冯锋. 产学研跨区域合作现状及特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8): 83-92. 12 韩童茜, 王立梅, 许鑫. 长三角城市群科研合作网络演化研究——基于SCIE和SSCI论文的实证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10): 151-156. 13 张运华, 王美琳, 吴洁.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产学研知识流动绩效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8): 169-177. 14 岳增慧, 许海云, 方曙. 基于结构参数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研究[J]. 情报学报, 2015, 34(5): 471-483. 15 关鹏, 王曰芬, 傅柱. 基于多Agent系统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与仿真[J]. 情报学报, 2019, 38(5): 512-524. 16 Cowan R, Jonard N.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diffusion of knowledge[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4, 28(8): 1557-1575. 17 Morone P, Taylor R. Knowledge diffusion dynamics and network properties of face-to-face interaction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4, 14(3): 327-351. 18 李纲, 巴志超. 科研合作超网络下的知识扩散演化模型研究[J]. 情报学报, 2017, 36(3): 274-284. 19 Wang J P, Guo Q, Yang G Y, et al. Improved knowledge diffusion model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on hypernetwork[J].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5, 428: 250-256. 20 岳增慧, 许海云, 方曙. 基于个体行为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研究[J]. 情报学报, 2015, 34(8): 819-832. 21 巴志超, 李纲, 朱世伟. 科研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机理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 42(5): 68-84. 22 孙兆刚, 刘则渊. 知识产生溢出效应的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25(3): 57-61. 23 张宝生, 张庆普.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情报科学, 2016, 34(2): 70-76, 132. 24 Davenport T H, Prusak L.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 25 叶光辉, 夏立新. 跨地域科研协作模式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9, 45(3): 79-95. 26 Bandini S, Mauri G, Serra R. Cellular automata: from a theoretical parallel computational model to its application to complex systems[J]. Parallel Computing, 2001, 27(5): 539-553. 27 李金华, 孙东川. 复杂网络上的知识传播模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6): 99-102. 28 储节旺, 吴川徽. 知识流动视角下社会化网络的知识协同作用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2): 31-36. 29 赵蓉英, 王旭, 亓永康.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间科研合作网络研究——基于CNKI和WoS数据的对比[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10): 1-7. 30 常荔, 邹珊刚, 李顺才. 基于知识链的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J]. 科研管理, 2001, 22(5): 122-127. 31 李纲, 巴志超. 科研团队中知识黏滞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 43(1): 89-106. 32 杨斌, 熊万玲, 游静. 基于知识转移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实证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 34(8): 60-64.
[1]
高晓宁, 高明珠. 科研数据共享中科研人员与共享中介期望收益分析与激励策略仿真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3, 42(6): 751-760.
[2]
黄晓, 吴江, 贺超城, 巴志超. 仿真模拟方法:大数据时代图情学科复杂场景的系统建模 [J]. 情报学报, 2023, 42(2): 136-149.
[3]
叶光辉, 彭泽, 毕崇武, 夏立新. “数字人文”领域科研协作知识交流中的学科交叉与地域交叉测度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2, 41(5): 512-524.
[4]
张海涛, 刘伟利, 任亮, 刘嫣. 开放式创新社区的用户知识协同交互机理及其可视化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5): 523-533.
[5]
张海涛, 任亮, 刘伟利, 周红磊. 基于超网络的用户知识协同创新研究——以开放式创新社区“花粉俱乐部”为例 [J]. 情报学报, 2021, 40(4): 402-413.
[6]
杨瑞仙, 黄书瑞, 于政杰. 基于三阶段DEA 模型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评价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3): 256-266.
[7]
王晰巍, 张柳, 黄博, 韦雅楠. 基于区块链的网络谣言甄别模型及仿真研究 [J]. 情报学报, 2021, 40(2): 194-203.
[8]
叶光辉, 毕崇武. 知识交流视域下的跨地域科研协作发展态势及趋势分析 [J]. 情报学报, 2020, 39(5): 500-510.
[9]
关鹏, 王曰芬, 傅柱. 基于多Agent 系统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与仿真 [J]. 情报学报, 2019, 38(5): 512-524.
[10]
曹嘉君, 王曰芬. 基于数据科学的知识创新服务应用模式构建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8, 37(10): 971-978.
[11]
吴江, 贺超城, 朱侯. 集成复杂网络与多智能体仿真的人肉搜索效率研究 [J]. 情报学报, 2018, 37(1): 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