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Intelligence导向的现代情报学
杨国立1,2,3 , 苏新宁2,3
1. 江苏大学图书馆,镇江 212013; 2.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3. 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
Stepping into Modern Intelligence Studies
Yang Guoli1,2,3 , Su Xinning2,3
1. Library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3.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Data Engineering & Knowledge Servic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摘要 现代情报学应是与国家新时代发展相关联、具有国际视野,并能够接受历史检验的情报学。文章提出迈向现代情报学的发展策略:构建以Intelligence为导向的情报学知识体系,界定基于Intelligence属性的情报学核心问题域,重视情报学教育与情报工作的匹配,强化情报学研究的大数据思维,加强军民情报组织融合,重视情报历史研究等;并勾勒了情报学未来发展蓝图:成为统领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价值建构的智慧型学科,成为“指路人”和“智囊”角色的横断型学科,成为惠及上至政府下至普通民众的大众性学科。
关键词 :
情报学 ,
融合intelligence ,
大情报观 ,
知识体系 ,
核心问题域
收稿日期: 2018-04-02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情报学学科建设与情报工作未来发展路径研究”(17ZDA29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Intelligence导向的情报学知识体系与核心问题域研究”(17TQB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情报视角的应急决策推演的智库协同模式研究”(71774078)
作者简介 : 杨国立,男,1979年生,副研究馆员,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分析与科学计量、情报学理论,E-mail: yanggl@ujs.edu.cn;苏新宁,男,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智能处理与检索、信息分析与科学评价。
[1] 苏新宁. 大数据时代情报学及情报工作的回归[J]. 情报学报, 2017, 36(4): 331-337. [2] 初景利. 新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新定位与新认识——“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7)工侧记与思考[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 140-142. [3] 包昌火, 刘彦君, 张婧, 等. 中国情报学论纲[J]. 情报杂志, 2018, 37(1): 1-8. [4] 王忠军, 于伟, 杨晴. 科技情报机构实践创新发展专家访谈[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12): 144. [5] 吴晨生, 张惠娜, 刘如, 等. 追本溯源:情报3.0时代对情报定义的思考[J]. 情报学报, 2017, 36(1): 1-4. [6] 王飞跃. 情报5.0: 平行时代的平行情报体系[J]. 情报学报, 2015, 34(6): 563-574. [7] 张家年, 马费成. 立足情报服务借力工程思维: 大数据时代情报工程学的理论构建[J]. 情报学报, 2016, 35(1): 4-11. [8] 马费成. 在改变中探索和创新[J]. 情报科学, 2018, 36(1): 3-4. [9] 赵冰峰. 论面向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中国现代情报体系与情报学科[J]. 情报杂志, 2016, 35(10): 7-12. [10] Warner M.Wanted: A definition of intelligence[J]. Studies in Intelligence, 2002, 46(3): 15-22. [11] 高庆德. 美国情报组织[M]. 北京: 时事出版社, 2016: 48. [12] 沈固朝. 从另一视角看西方国家情报分析类文献[J]. 图书情报工作, 2005, 49(9): 13-17. [13] 邹志仁. 情报交流模式新探[J]. 情报科学, 1994, 15(4): 34-37, 80. [14] 高金虎. 论情报的定义[J]. 情报杂志, 2014, 33(3): 1-5. [15] 沈固朝. “耳目、尖兵、参谋”——在情报服务和情报研究中引入intelligence studies的一些思考[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 30(4): 1-5. [16] 付立宏, 李露琪. 近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论文主题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16): 2-6, 12. [17] 包昌火, 马德辉, 李艳. Intelligence视域下的中国情报学研究[J]. 情报杂志, 2015, 34(12): 1-6, 47. [18] 沈固朝. 两种情报观: Information还是Intelligence?——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的思考[J]. 情报学报, 2005, 24(3): 259-267. [19] 沈固朝. 情报与信息: 一船两夫——读《隐秘与公开:情报服务与信息科学的追忆与联系》[J]. 情报探索, 2010(2): 3-5. [20] 王曰芬, 岑咏华. 大数据时代知识融合体系架构设计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6(10): 16-24. [21] 白君礼. 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问题、问题域、问题意识概念[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2, 32(6): 18-23. [22] 吕斌, 李国秋. 组织情报学[M]. 上海: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34. [23] 邱均平, 余以胜. 我国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 情报学报, 2007, 26(1): 35-41 [24] 高金虎, 吴晓晓. 中西情报思想史[M].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4: 1. [25] Jones M T.Data science and open source[EB/OL]. [2017-05-22].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library/os-datascience/os-datascience-pdf.pdf. [26] 叶鹰, 马费成. 数据科学兴起及其与信息科学的关联[J]. 情报学报, 2015, 34(6): 575-580. [27] 化柏林, 李广建. 从多维视角看数据时代的智慧情报[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 39(2): 5-9. [28] 王延飞, 赵柯然, 何芳. 重视智能技术凝练情报智慧——情报、智能、智慧关系辨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 39(2): 1-4. [29] 包昌火. 对当前我国情报工作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J]. 情报杂志, 2014, 33(5): 1-3.